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 ,DS)为婴儿期起病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由法国医生Charlotte Dravet在1978年首次报道,既往又称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DS临床特点为2~15月龄起病,开始常为热性惊厥,随后逐渐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的无热发作。发作具有热敏感的特点,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现有抗癫痫发作药物疗效欠佳,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有约3~5万Dravet综合征患者,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的罕见病,列入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105号。
Dravet综合征诊疗新进展
近年来,国外针对DS的诊断、治疗及管理的共识陆续发布。2024年初,中国抗癫痫协会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发布《Dravet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具体推荐的规范化诊治方案,有力促进了我国Dravet综合征诊治水平的提升。
日前,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卓蔚宝贝志愿者(由Dravet综合征患儿家长发起的患者群体支持小组),依托专家共识,共同制作了Dravet综合征的国内首部科普动画。动画内容涵盖病程表现与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与致病机制、治疗规范与急救方式、疾病管理与家庭心理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患者家庭及相关方提供了生动的疾病知识入门指引,旨在让更多家庭了解Dravet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更好了解疾病管理的知识。
随着罕见病目录的制定,以及国内对罕见病关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Dravet综合征患儿的诊疗情况已有显著改善:《Dravet综合征患者家庭疾病管理与期待调查(2022年)》显示,相较出生年份在2001-2010年患儿长达38.3个月的确诊周期,2020-2022年出生的Dravet综合征患者平均可以在5.8个月左右确诊;而出现误诊的比例也从2001-2010年患儿的平均85.7%,下降至2020-2022年出生患儿的21.7%。尽管尚无特效药,但针对急救和日常使用的水合氯醛灌肠剂、咪达唑仑口颊粘膜剂、地西泮鼻喷剂和氯巴占、司替戊醇陆续获批,给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致残致死和容易出现耐药而导致无药可用的患者群体以救治的新机会。
然而,Dravet综合征在疾病管理方面仍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癫痫急救的正确方法仍有待普及、癫痫持续状态的院前院内急救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共患疾病的管理方式仍需要多学科合作探索,评价共患病的方法、干预共患病的有效手段仍存在很多缺口。
提升院前院内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水平,任重道远
Dravet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当强直阵挛发作超过5分钟或伴意识障碍局灶性发作超过10分钟或失神发作超过15分钟,即为持续状态。多数患儿及时止惊后可逐渐恢复,少数会出现急性脑病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急性脑病存活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该病死亡率为10%至15%,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威胁。
为降低癫痫持续状态给患儿带来的伤害,家庭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首先是了解院前急救的方法,家庭应结合患儿的年龄、体重、用药情况,与医生确认急救使用止惊药物的用法用量,其次是备用止惊药物、按照正确储存方法与患儿同行时携带,止惊药可选择地西泮灌肠剂、水合氯醛灌肠剂、地西泮鼻喷剂和咪达唑仑口颊粘膜剂等正规厂家产品,应严格遵医嘱、依说明书方法使用;发作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吸氧和监测心率。如果院前止惊效果不佳,应尽快送往医院急救。
前述调研及患者群交流发现,患者家庭自行开展急救以及送医急救时仍面临相当挑战:如一些家庭未能充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造成需要急救时自寻使用方法、现算给药剂量,或者多轮次超剂量给药,造成呼吸抑制等风险;如院前院内急救信息沟通不充分,院内急救没有绿色通道、对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Dravet综合征大部分为儿童患者,患者往往无法就近在非儿童专科医院接受急救治疗,而是需要前往专门的儿童医院,更远的路途往往使癫痫持续状态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显著升高。
此外,针对普通的癫痫发作,处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比如在癫痫大发作时,将手指、笔、筷子等物品塞入患者口中,这一错误方式在媒体上时有报道。正确的急救方法不需要塞入任何物品,而是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家长要冷静、孩子侧卧位、确保呼吸畅通;不要按压、不要掐人中、不要嘴里塞东西。让更多人了解癫痫发作的正确处置方法,可以让更多患者家庭获得更加有效的支持。
加深家庭对院前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提升Dravet患儿疾病管理质量至关重要。2022年《儿童癫痫持续状态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的发布,为促进儿童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先行开路,充分明确了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更进一步,院前急救的使用剂量、院内外衔接的衔接方式、各地基层医院的癫痫持续状态绿色通道、更加优化的急救流程和药品准备等,还需要更多的指南和更积极的举措予以推进,以更好保护患者及家庭的生命希望。《Dravet综合征患者家庭疾病管理与期待调查(2022年)》显示,地区间医疗资源分布和专业培训教育仍存在差异,救护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存在区别,保障患者从急救到诊疗全过程畅通无阻任重道远。
加强共患病管理,亟待研究与实践共积累
据统计,约50%的癫痫患者至少共患一种疾病,癫痫患者共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具体到DS患者,其发病前以及发病初期发育正常,后逐渐出现发育迟缓甚至倒退。
多数患儿到青少年时期出现不同程度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呼吸暂停,夜惊和不宁腿综合征、嗜睡等)以及精神心理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抑郁焦虑等)。运动受累较为常见,程度可轻可重,可出现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部分年长儿及成年人可能会出现蹲伏步态,表现为膝关节屈曲内收,胫骨外旋,足外翻,脊柱后凸/侧后凸,可导致扁平足等足部畸形;还可出现颈部肌张力障碍,表现为头颈部弯曲,严重者下颌贴胸,年长者还可出现躯干前屈,姿势异常。少数患者还可出现震颤、行动迟缓、肌张力增高等帕金森病样的症状。
卓蔚宝贝志愿者小组发起人之一、患儿家长伍思嘉表示,Dravet综合征患者家庭在共患病在诊断和干预方面还有许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很难找到既熟悉疾病又擅长共患病管理的医生团队和专业机构。这也导致患者需要在不同的科室和机构间求医问诊,但很难获得统一、明确的干预建议。如果能开展更多高水平的多学科会诊,患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支持,患者家庭的生存质量也会受到更小的影响。伍思嘉以运动问题举例,“比如Dravet综合征孩子通常肌张力较低,加上吃药也会导致孩子比较容易软,如果不能及早开始锻炼康复,孩子的肌肉会不足以支撑其以正确的方式运动,可能会导致关节变形、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后体重和身高都有快速变化,运动能力可能会出现显著的下降。能行走的孩子和很难行走的孩子,其生活质量和家庭的照护负担有很大差异。”
《Dravet 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为Dravet综合征患者家庭明确了干预共患病的思路。如针对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疾病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要进行专业评估后早期进行认知、行为及语言干预,必要时添加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认知和行为;针对运动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训练、穿戴矫正鞋垫/鞋等延缓进展等。
对于患者家庭,选择可靠的共患病管理机构和方法仍然是非常艰难的课题。根据患者家庭观察,现有的康复资源更加侧重支持运动和认知障碍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对于发育处于边缘状态的Dravet综合征患者群体缺少针对性的方法;同时市面上针对孤独症群体的康复机构较多,有些机构会出现“手里有把锤子,看谁都是钉子”的情况,甚至一些机构认为癫痫干预是“无用功”或“要承担癫痫发作出现意外的责任”而拒绝为患者家庭提供支持。很多家庭都自学康复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居家锻炼的方式为患儿提供干预支持,但常常也因为缺少专业训练和督导指引,在暴躁与沮丧中难以坚持。患者家庭深知共患病管理的重要性,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的路径和系统的支持。
作为一种小儿神内科比较常见的罕见病,Dravet综合征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随着专家共识的制定和社会各方的努力,疾病在治疗和药物可及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在癫痫急救和共患病管理方面还有待临床医生等相关方予以更多关注。
作者:卓蔚宝贝志愿者小组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