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是一个会晕血、会跟患者生气、心软、会为病人流泪的乡村医生的故事。她,就是刘会碧。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乡村土地上,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对村民健康的坚守。
她会因晕血而面临救治困境,却又在每一次挑战中克服自我;她会对患者的不当行为生气,那是出于对健康的急切与关爱;她总是心软地接纳每一个寻求帮助的村民,用温暖驱散病魔的阴霾;她更会为病人的遭遇而落泪,泪水背后是深深的同理心与责任感。
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又无比真实的她,在乡村医疗的舞台上,演绎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世界,去探寻那些关于爱与责任、坚持与付出的动人篇章。
地震中的抉择与坚守
2007年6月3日凌晨5时许,一场6.4级地震突袭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新平村,震中就在刘会碧所在的村子。那一刻,地动山摇,乡村医生刘会碧心急如焚,孩子还在2公里外的学校,没有电话联系,孩子的安危让她揪心不已。而此时,村民小鲁捂着血淋淋的头向她跑来求救,鲜血染红了他的脸庞,声音颤抖地呼喊着“救命”。
刘会碧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扔下自行车,迅速为小鲁查看伤口,用简单的医疗用品为其包扎止血。她一边安抚着小鲁,一边联系他的家人,随后亲自护送小鲁到县人民医院救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刘会碧深知自己作为乡村医生的责任,尽管内心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担忧,但她还是选择先救助眼前的伤者,她的心中,每一位村民都是自己的亲人,在危难时刻,她就是村民们的依靠。
从“门外汉”到“优秀乡村医生”
刘会碧并非医学科班出身。1990年,一次培训为她开启了从医之路。入职后,由于没有村卫生室,她只能在家中腾出一个房间,为乡亲们看病。出诊箱、血压计、几支常用药物,就是她仅有的诊疗工具。即便条件简陋,她依然走街串户,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直到2008年,村里终于有了标准卫生室,刘会碧才有了固定的工作场所。此后,她逐步配齐药品、设备及其他办公设施,慢慢有了卫生室的样子。
她负责宁洱镇新平村11个村民小组共3890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日常工作繁重且琐碎。她为新平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重症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和管理。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推开,她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她要按时通知孕妇到医院体检,组织村民进行体检,还要宣传健康知识,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尽管工作零散琐碎,但她干起来却十分起劲。
凭着这份热忱和踏实,她在宁洱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考核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病人离去的伤痛与牵挂
在刘会碧的从医生涯中,她治愈了很多病人,但也有一些病人的离去,让她难以释怀。比如说文章开头在地震中受伤的小鲁,因伤势过重,在县人民医院医治一个多月后不幸去世。那场地震,让小鲁父亲先后失去了妻子和儿子,刘会碧心中满是愧疚。
时至今日,想起小鲁父子俩,她仍会心痛落泪。她说:“现在想起来,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个青年流血受伤被担架抬走的画面。”她心疼小鲁遭受的病痛折磨,也对小鲁父亲的遭遇感同身受。她曾数次前往小鲁家看望他的父亲,可老人总是刻意疏远她,这让她心里更加不好受。
晕血症的克服与救人的信念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刘会碧有着轻微的晕血症,这给她的救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她从未退缩。
2000年一天中午,村民小李的妻子临盆,坚持要在家分娩。刘会碧不会接生,但四邻八舍都来请她帮忙,她硬着头皮赶到小李家。孕妇临盆困难,大出血,情况危急。刘会碧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生理的不适,咬牙坚持,最终将孕妇送往县医院。在她的坚持下,孕妇成功脱险并顺利生下孩子。
从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她都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患者。
对村民健康的“较真”与关爱
刘会碧性格温柔、乐观、开朗,但在涉及村民健康问题时,她会显得格外“较真”。
如果她管辖的11个村小组中有孩子疑似患地中海贫血,家长却拖着不去上级医院检查,她会生气地批评家长;如果她监测的孕妇不好好孕检,或者家里人对孕妇不重视,她同样会严肃对待。她曾气愤地说:“我都气得骂了他们家一台(顿)!”
这种“较真”,源于她对村民健康的深切关怀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她深知,只有对村民的健康严格把关,才能真正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乡村医疗的坚守与期待
早期,村民们健康知识匮乏,疾病预防意识淡薄,很多村民不愿意给孩子预防接种。刘会碧深知预防接种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每个月有三天,她会挨家挨户去给村民打预防针、发防疫药。当时交通不便,下雨的时候只能走山路去,有的村民还不配合她。但她不畏辛劳,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宣传科学的健康知识,逐渐改变了村民们陈旧的观念,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一路风雨一路坚持,刘会碧在乡村医疗的道路上走过了许多艰辛,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对于乡村医生的未来,她充满希望。早些年收入不高时她都坚持下来了,如今收入比原来多了很多,她很欣喜,相信这个职业会越来越有保障。就像村民从最初并不配合她的工作,到现在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她看到了乡村医疗环境的逐步改善。她说:“我知道农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需求,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条件越艰苦,我就越要扎根家乡,只要能服务老百姓,一切都值得。”
记者手记:采访中,讲到动情处,刘会碧的双眼满含热泪,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39万平方公里的云岭大地上,像刘会碧这样的乡村医生还有很多。他们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把患者放在心上,老人、小孩、孕妇备受他们的照顾。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只为村民的头疼脑热好得快一些,只为慢病患者能一天天好起来,只为疑难杂症获得更好的诊疗。他们的追求如此朴素,又如此美好,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他们在每一寸土地播种下生命希望,他们汇聚成乡村健康最坚固的防线,他们是温暖人心最动人的力量!
总统筹、总策划:吴智深 秦黛玥
统筹:李歆垚
策划:秦黛玥
采访:秦黛玥 白杨 潘玲
撰文:秦黛玥 潘玲
资料整理:申太琴
摄影: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