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据统计,在我国,IgA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患者人数约500万,且每年新增确诊患者超过10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早筛早诊早治显得尤为关键。为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姚丽教授接受采访,对IgA肾病的现状、治疗及患者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IgA肾病发病率高,诊断治疗面临挑战
姚丽教授指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成年人患病率在8.2%到10.8%之间,患者数量庞大。慢性肾脏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在我国发病率高,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病理改变复杂多样。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但部分患者因担心其有创性而拒绝检查,导致诊断延迟。姚丽教授强调,明确诊断是科学管理疾病的基础,只有通过肾活检才能精准判断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IgA肾病治疗的核心挑战:确诊难、药物选择有限
姚丽教授指出,IgA肾病治疗的核心挑战在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首先,确诊需要肾穿刺活检,但部分患者因恐惧有创检查而拒绝。其次,IgA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为公认的“四重打击学说”表明,从致病抗原产生到肾脏损伤,中间涉及多个环节。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但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确诊较晚。
在治疗方面,传统的糖皮质激素虽然有效,但副作用明显,如容易引发医源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上市,如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等,治疗选择有所增加,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三早”策略:早筛、早诊、早治意义重大
姚丽教授强调,早筛、早诊、早治(“三早”)对IgA肾病患者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打断疾病进展,避免肾脏纤维化等不可逆的损伤。对于有肾活检适应证的患者,早点检查,明确病理情况后,就能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随访,也是疾病管理的关键。
“四重打击学说”为诊疗带来新思路
在谈到IgA肾病的治疗新方向时,姚丽教授提到了“四重打击学说”为诊疗方法提供的新思路。该学说指出,从致病抗原产生到肾脏损伤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干预的靶点。对因治疗是核心,比如布地奈德肠溶胶囊通过靶向肠道,减少致病抗原的产生,直接从源头阻断疾病进展。同时,保护靶器官也很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对因治疗新药纳入医保,患者治疗迎来新希望
近年来,IgA肾病的对因治疗新药,如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于2024年11月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姚丽教授指出,该药物的费用从原先每月近2万元降至2-3千元,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用得起、吃得上。据悉,截至2025年2月28日,全国已有409家医疗机构开始执行医保价格。这一医保政策的支持不仅有效提高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也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随着更多新药上市,IgA肾病的诊疗将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
患者需加强自我管理,提升治疗依从性
姚丽教授建议IgA肾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首先,患者要通过科普教育,多了解疾病本质,增强治疗的依从性。生活方式的调整是疾病管理的基础,比如控制饮食、体重、血压,少吃盐,多锻炼,保证睡眠。在用药方面,患者一定要严格按医生的建议来,定期复查,别因为一时疏忽让病情恶化。定期到专科医院随访,让专业医生看看情况,这是确保病情稳定的关键。
【专家简介】
姚丽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主任
辽宁省肾病质控中心 主任
辽宁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前任/侯任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委员会 常委
中国非公医疗协会肾脏病透析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净化、肾小球疾病以及CKDMBD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曾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辽宁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