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间的守护与治愈:慢乙肝治愈时代要来了吗
首页> > 正文

时间的守护与治愈:慢乙肝治愈时代要来了吗

来源:光明网2025-03-18 18:20

  2025年3月18日,第25个全国爱肝日如期而至。同样在3月,备受瞩目的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峰会将再度落地中国,聚焦肝病消除与治愈话题。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场对中国肝病防治事业的全面检阅,更是一场面对世界卫生组织(WHO)“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战略目标的誓师。

  在中国,病毒性肝炎是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据第一位的病种,其中,有近7500万慢性HBV感染者在遭受疾病困扰。乙肝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给患者带来严重生命威胁;同时因为社会和公众对乙肝存在误解,患者可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歧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过去数十年,为了摘掉“乙肝大国”这顶帽子,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防治路径,这场跨越几代人的公共卫生战役,不仅改写了数千万家庭的命运,更以“中国方案”为全球肝炎防治提供了破局之钥,而这场变革的背后,是医学进步、政策与社会动员的深度共振。

  飞跃式突破:从疫苗普及到“功能性治愈”

  回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达到几乎“十人一乙肝”的程度,彼时的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其防治迫在眉睫。

  90年代,率先取得突破的是预防这一端。乙肝疫苗被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为核心的综合预防策略,成为中国乙肝防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跨入21世纪后,母婴垂直传播阻断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乙肝防线进一步加固。近年来,全国新生儿全程接种率已达99.6%,母婴传播率下降至0.23%,乙肝病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慢乙肝治疗也在过去30年飞速发展。90年代以前,乙肝基本无可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只能做被动管理。到2000年以后,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开始上市并迅速普及,长效干扰素也开始作为一线治疗使用,而后新型免疫调节剂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极大推动了乙肝治疗发展和革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抗病毒治疗策略下,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或终身治疗,容易出现治疗疲劳和药物副作用问题,治疗压力与日俱增,易导致部分患者中断或放弃治疗。

  近年来,许多直接针对乙肝病毒生命周期或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新疗法的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包括靶向RNA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例如ASO)的研发和应用,直接靶向cccDNA的新药,治疗性疫苗和细胞治疗等免疫调节剂等各种有前景的药物研发等。这些创新疗法的出现,有望进一步提高功能性治愈的实现可能性,将“消除乙肝”的理想照进现实。在此背景下,慢性乙肝的治疗追求逐渐革新,在“延缓疾病进展”的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治疗追求从病毒学应答开始转向“功能性治愈”。

时间的守护与治愈:慢乙肝治愈时代要来了吗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功能性治愈’的定义是停止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虽不会从体内彻底清除,但血液中病毒核酸和表面抗原持续检测不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解释道,“‘功能性治愈’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当前基层医生和大众对乙肝‘功能性治愈’的认知现状较30年前也已有显著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更新基层医疗观念和大众认知。”

  首先是广泛开展对基层医生的乙肝管理培训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生培训,给基层医生从一些基本的判断和处理到进阶的专科疾病管理规范等都进行培训考核,赋能基层医生;另一方面,可通过数字化工具辅助诊疗,用远程医疗平台和智能数据库,既可以给基层医生更加直接快速的诊疗策略指导,又可以方便地将专业知识资料提供给基层医生,如直接体现患者的风险分层和异常检查结果,并推荐对应的诊疗临床路径;实现便捷的线上一键转诊会诊,链接分级诊疗资源;提供诊疗学习资料,实时更新的治疗指南和病例分析支持等;还可以协助基层医生进行科普工作,将科普知识通过健康管理软件推送给相应的乙肝携带者等。

  同时,面向大众的科普教育与多渠道宣传也非常重要。在媒体与社区的宣传中,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普及乙肝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乙肝长期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自行停药或长期不进行监测管理可能相关的严重后果及发生概率等,潜移默化地将功能性治愈的科学概念逐渐科普。

  “过去30余年,我们以‘防治并重’为核心策略,将乙肝从‘不可控的传染病’转变为‘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体现了国家卫生政策为实现人民健康的不懈努力与可持续性。”张文宏教授讲述道,“未来十年,乙肝治疗格局或将重塑,迎来从‘长期治疗’到‘有限疗程临床治愈’的范式转变。在‘功能性治愈’的目标指导下,患者有望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疾病进展风险。同时患者生活质量有望得到改善,可以摆脱终身用药负担,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和经济压力,回归正常生活。”

  中国经验:全球消除肝炎的“破题之钥”

  攻克慢乙肝“治愈”难题,除了疫苗普及和药物研发,也离不开因地制宜的防治政策。

  “决策科学,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系主任崔富强教授用十二字概括中国乙肝防控的核心逻辑。

时间的守护与治愈:慢乙肝治愈时代要来了吗

  免费疫苗接种、孕妇免费筛查、抗病毒药物集采降价构成“铁三角”;依托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直报网络,实现病例动态监控;多地开始通过财政投入,对目标人群主动检测,规范治疗……一系列的政策发力构筑了中国乙肝防治的“保护网”,为“消除乙肝”目标的实现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崔富强教授还特别强调,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卫生经济学的效果:“研究证明,拓宽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征,扩大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以尽早实施治疗,可以减少未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且部分患者可以实现功能性治愈,避免未来需要花费更多医疗资源,在卫生经济学方面具有成本效益。”

  近年,中国经验也逐渐开始惠及全球。通过WHO、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平台,我国将分级诊疗体系、早筛工具推广至中低收入国家,努力推动慢乙肝治疗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正如崔富强教授所说:“从预防到治疗,从科学进步到政策支持,从中国到世界,我们携手传递‘治愈’的力量。”

  未来愿景:距离“没有乙肝的未来”还有多远?

  尽管成绩斐然,乙肝防治在中国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WHO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这意味着需实现90%的乙肝诊断率和80%的治疗率。

  经历30余年,从“乙肝大国”到“防治先锋”,中国乙肝防治已进入了“存量时代”。在这个阶段,乙肝筛查率和治疗率双低的现状如同暗礁潜藏,是“消除乙肝”之路上的主要挑战。目前,我国乙肝的诊断率为59.78%,在诊断者中治疗率仅为17.33%,至少有1700万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

  要提高筛查和诊断率,规范“治存量”,关键在于构建从早筛早诊、规范治疗到长期随访的全病程管理体系。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乙肝早筛网络建立,尤其是覆盖基层的早筛,通过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等方式实现‘筛-诊-治’闭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主任医师饶慧瑛教授表示,“在治疗阶段,根据DNA水平等指标,我们可以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对于一些优势人群,他们可以从现有的抗病毒治疗中获益,但同时还有很多的患者未能达到‘功能性治愈’目标,他们亟需更加有效的创新治疗手段。在长期随访阶段,我们可通过风险分层和规范筛查,使患者能够在肝硬化、肝癌的更早期被发现,更早得到相应治疗。”

时间的守护与治愈:慢乙肝治愈时代要来了吗

  “此外,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歧视而隐瞒病情,这也是造成诊断率和治疗率低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也要向社会和大众呼吁,提高对乙肝的认知,消除乙肝歧视,少一分偏见,多一分包容。”饶慧瑛教授强调,“没有乙肝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当‘乙肝’成为过去时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头顶都是灿烂骄阳。”

  “强化预防与筛查体系,优化治疗策略与新药研发,加大政策支持与社会协作,是未来乙肝防治的三个重点发力方向。”张文宏教授总结。在防治并重的整体策略下,期待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等多部门协作与全球合作,将医学、公共卫生、数据科学、工程技术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形成“预防-诊断-治疗-社会支持”全链条协同体系,建立全国性乙肝防治网络,并加强国际经验交流,携手共筑“没有乙肝的未来。”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被治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终将迎来胜利。而那时回望,每一支疫苗、每一次筛查、每一粒药片,都是对生命最庄严的守护。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年我国药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9.4%

  • “原切”牛羊肉,咋检出添加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