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正式发布,首次将数字标签纳入食品标签标准体系。企业通过在产品包装显著位置印制统一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无限放大字体、语音播报、视频讲解等形式的标签信息,有效解决传统标签字体过小、信息查找不便等问题,为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提供便利。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自2017年牵头制定《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以来,持续推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商品二维码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针对食品行业数字化升级需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主导作用,推进“食品数字标签”应用,指导中国自动识别协会建设“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平台”,为行业提供标准化二维码生成与标签信息管理服务。截至2025年3月,全国14个省市已有185家企业的342种产品应用数字标签,覆盖肉制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等10类重点食品。
“包装上的字太小,配料表密密麻麻看不清”,这曾是许多老年消费者选购食品时的共同困扰。如今,通过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不仅能无限放大字体、收听语音播报,还能观看视频了解营养成分和食用方法。北京市朝阳区67岁的张阿姨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用手机扫一扫,成分、配料、生产日期都清清楚楚,我们老年人买东西更放心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数字标签信息服务,进一步探索扫码终端的适老化应用。正如网友在社交媒体所言:“小小二维码扫出大民生,这是‘人民至上’理念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