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4月26日,无锡国际会议中心,全球目光汇聚于此。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灸保健推广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国际灸法大会开幕。这场以“携手共建艾灸产业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级学术盛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及艾灸从业者共襄盛举。
作为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际灸法大会正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链接全球”的姿态,将艾灸打造为继针灸之后中医走向世界的另一张名片。
十年筑基:从民间技艺到千亿产业的全球化跃迁
自2013年首届大会创办以来,国际灸法大会历经十届沉淀,见证了中国艾灸产业从百亿规模到1500亿元的跨越式发展,从业人员突破千万。
本届大会更以“会+展+坛+秀+节”一体化模式,构建起覆盖学术、产业、文化、科技、贸易的全球协作平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在开幕式上指出:“艾灸已进入全球68个国家医疗体系,其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进程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新范式。”
数据显示,全球196个国家认可针灸疗法,而艾灸作为其重要分支,正以“新质生产力”加速融入现代医学体系。
科技赋能: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转身
在第十届国际灸法大会展厅内,AI智能灸疗机器人精准模拟悬灸手法,物联网艾灸舱实现个性化调理方案的生成,吸引多国考察团驻足。资料显示,我国艾灸器械专利数量近五年增长287%,这种显著增长有利地推动了艾灸产业的创新发展,其中27%来自跨界创新团队,彰显了“科技+传统”融合的澎湃动能。
“艾灸不仅是医术,更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生命哲学。”加拿大“灸觉”艾灸馆主理人王祖贤在本届大会上获颁“国际艾灸文化传播大使”时感慨道。从银幕女神到“传艾使者”,她的跨界转型成为文化破圈的生动注脚。
在4月28日下午大会闭幕式后,一位来自青海的90后灸疗师小秦走出会场时说道:“当王祖贤和我在同一个会场学习时,我终于能告诉家人,艾灸不是‘江湖手艺’,而是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这句话,恰是这场盛会最生动的注脚——从“小众技艺”到千亿产业,艾灸的十年裂变,不仅是一场传统医学的复兴,更是一场政策、科技、文化与全球化的深度共振。
文化为魂:全球视野下的东方智慧共振
在第十届国际灸法大会开幕式上,全场与会者手持特制卷轴,齐诵唐代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千年医德誓言与现代产业文明在太湖之滨激荡共鸣。国际灸法大会创始人纪凯会长强调:“传承与信仰是大会不变的基因。唯有恪守‘大医精诚’精神,才能让艾灸真正成为世界语言。”
这一文化共振已延伸至全球——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位列艾灸海外传播受众数量前三甲。
行业引领:全球艾灸产业风向标,引领行业变革
国际灸法大会自2013年创办以来,历经十届沉淀,已成为全球艾灸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与“风向标”。第十届国际灸法大会更是打造涵盖学术报告、产业博览会、艾灸文创展、主题沙龙、国际论坛等30余场活动的超级产业平台。大会首次发布《携手共建艾灸产业共同体》白皮书,系统规划未来十年艾灸产业的六大板块与十八个生态链协同发展,为全球艾灸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提供了战略蓝图。
未来展望:让“艾火”照亮人类健康之路
十届磨一剑,今朝再出鞘。国际灸法大会走过的十届征程,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缩影,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国际灸法大会以“中国智慧,全球共享”为使命,持续推动艾灸从民间技艺升级为万亿产业。
随着“艾灸产业共同体”倡议的落地,这张凝聚东方智慧的名片,必将以其独特的疗愈之力,为全球健康治理注入中国方案,让世界见证中医药的永恒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