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长:游泳圈≠绝对安全 款式各异的游泳圈暗藏风险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家长:游泳圈≠绝对安全 款式各异的游泳圈暗藏风险

来源:央视新闻2025-07-17 10:05

  近期,多地发生了儿童涉水事故险情。来看几个案例↓↓

  7月初,重庆一小区的公共场所摄像头记录下这样一幕。下午1点多,一名女童独自在景观湖旁踩水玩耍。突然,孩子脚下一滑,整个人跌入湖中。落水女童惊慌失措,在水中拼命挣扎,身体却不受控制地离岸边越来越远。同行的孩子发现危险,迅速向小区安保人员求救。小区保安迅速下水,将落水女童捞起,并对女孩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由于抢救及时,女童没有生命危险。

  同样惊险的一幕也发生在河南许昌。6月15日下午1点多,在鄢陵县的鹤鸣湖,三名孩子结伴在湖边玩耍。其中两名孩子手拿网兜捞鱼,离岸边越来越远,突然脚下一滑,两名孩子同时出现溺水,不停挣扎。此时,在岸边等待的白衣儿童见四下无人,情急之下下水救人。没想到刚一靠近两名落水玩伴,也迅速被水淹没。拼命挣扎中,此前落水的黑衣儿童逐渐靠岸,从水中挣扎着站起身。而另外两人却离岸边越来越远。黑衣儿童迅速上岸报警求助,但此时水面上已经没有了两名落水孩子的身影,最终不幸溺亡。

  不仅野外水域,游泳池里也可能遭遇风险。广西南宁一游泳馆里,一名男童套着游泳圈在泳池玩耍。身体向前一倾,整个游泳圈瞬间就翻了过去,孩子的身体也从游泳圈中滑落,整个没入水中,不停挣扎,好在泳池边的救生员发现及时,迅速下水将男童救起。

  款式各异游泳圈

  使用不当亦有风险

  儿童在泳池玩耍时,即使穿戴了游泳圈等装备,下水玩耍也并非万事无忧。消防对比试验发现,市面上一些造型可爱的游泳圈,对于孩子而言,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风险。

  消防员找来市面上最常见的腋下游泳圈、分腿式泳圈和充气式手臂圈,请水性较好的志愿者在安全员的保护下进行对比测试。

  普通腋下圈是市面上最为常见的类型。甜甜圈式的造型,不仅由于儿童身体瘦小,极易出现滑落,还有儿童会坐躺在游泳圈上。测试中,当志愿者仰面坐在腋下游泳圈上时,稍一转身,重心不稳,就会整个人滑入水中。即使正确将游泳圈套在腋下部位,当志愿者做出抬手、转身等简单动作时,腋下圈也很容易移位。一旦移动到腰部,志愿者的腹部被游泳圈的浮力托出水面,头部就会没入水中,极易呛水,也很难挣脱。

  天鹅、小汽车等可爱造型的分腿式游泳圈深受儿童喜爱。将双腿分开放入更为宽大的游泳圈里,看似将身体固定在游泳圈上更加可靠。可测试发现,志愿者模拟儿童在分腿式泳圈上伸手玩水,游泳圈很快就出现了翻覆。此时,志愿者的上半身都被宽大的泳圈覆盖,很难探出头来。想要挣脱,两只腿又被泳圈死死卡住,十分危险。

  测试发现,充气手臂圈只要扣紧扎牢,不发生滑脱,在静态漂浮和基础辅助方面表现尚可。但消防员特别提醒,这种手臂圈的浮力相对较小,最好只在浅水区、平静水域使用。目前市面上各类游泳圈都有不同的适用环境,一定要听从专业人员指导正确使用。儿童活泼好动,即使是在安全水域佩戴救生圈,家长也要严加看护,发现危险迅速向救生员求助。

  快速发现溺水

  科学救援是关键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如何快速发现儿童溺水,抓住黄金时间科学救援呢?

  消防员介绍,儿童溺水时,很少能够大声呼喊或挣扎,溺水的发生大都在无声状态下,因此家长应该时刻观察孩子在水中的活动,当发现孩子头部没入水中超过15秒时,就要靠近观察,尝试呼喊水中的孩子,观察是否有反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嬉水时通常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突然安静,家长要立即警觉查看。如果呼喊孩子没有回应,可以初步判定为溺水。

  遇人员溺水 不可手拉手组成“人链”救援

  当遇到有人溺水时,不要在岸上徒手拉人或者手拉手组成“人链”开展救援,岸坡湿滑很容易导致救人者也被溺水者拽进水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不要轻易下水救人,溺水者很容易把施救者当作救命稻草,死死抓住,给施救者带来危险。

  镇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华阳站副站长潘宇:非专业人员遇到有人溺水时,可以首先拨打电话报警。溺水者离岸较近时,可以在周边寻找较长的竹竿、树枝,趴着或者低姿降低重心递给落水者;当溺水者离岸较远,可采用将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或其他能够提供浮力的东西抛给溺水者施救。情况紧急,必须下水救援时,应尽量穿着专业设备,从背后接触溺水者,防止被溺水者抱住。

  无论溺水者意识是否清楚 及时拨打120

  消防员提醒,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即使其意识清楚,也要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医,防范迟发性肺部损伤、感染等风险。溺水者上岸后,如果呼吸微弱甚至没有呼吸,则需要立即清理溺水者口腔内的异物,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镇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华阳站副站长潘宇:“倒挂控水”“顶肚子排水”等方法不仅无效,还会耽误宝贵的心肺复苏时间,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溺水者窒息。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微整形”没有风险……是真是假?

  • “剩菜盲盒”要盛满安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