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年轻群体里,“嗜酸”热潮正悄然升温,酸菜鱼、酸汤鱼店前时常排着长队,话梅、山楂片这类酸味零食一直热度不减,“吃酸”早已不只是味觉喜好,也成为一种潮流生活的新风向。最近,这股风也吹到了酸奶圈。8月16日,卡士在北京举办了吃酸系列新品品鉴会,让消费者沉浸式感受了一场“自然食酸”的新鲜盛宴。
年轻人的“酸食哲学”,从“口腹之欲”到“生活态度”
在Z世代的消费词典里,“吃酸”早已超越单纯的味觉偏好,这股酸爽新风也吹进了酸奶领。它是早餐“来一口酸奶”的治愈时刻,是周末露营时“用酸奶做沙拉”的仪式感。酸食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情绪价值。一位参与品鉴会的年轻白领说:“以前吃酸是图个爽,现在发现,酸果和酸奶搭配的天然果香、发酵的微酸感,能让人心情变好。”
这种变化背后,是年轻人偏爱天然本味的食材,对“真实生活”的追求;渴望有参与感的个性化体验,厌倦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我们想要的,是可以吃不腻,配方干净,味道天然的酸奶。”一位95后消费者在品鉴会现场坦言。
用“地域风味+沉浸式体验”回应年轻需求
针对年轻人的“酸食哲学”,卡士“吃酸”系列给出了“风味+体验”的双重解决方案。在产品上创新上,精选云南酸木瓜、岭南芭乐、西北黄杏等有地域特色的酸果,与优质生牛乳发酵的酸奶结合,打造出“主酸(果香初绽)、嚼酸(果肉绵密)、闻酸(香气回甘)”的三重味觉层次,每一口都能尝到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味。在场景上,品鉴会现场被布置成““酸食主题乐园”。入口处的巨型酸木瓜树,瞬间把人带到云南山野。酸味博物馆陈列着地域酸食材,了解全国各地的酸食文化;在DIY区,消费者可以用天然食材亲手调制专属酸奶,从“品尝者”变成“共创者”。
“我们希望用户喝到的不仅是酸奶,还有一段关于酸果的故事。”卡士吃酸系列产品负责人介绍,例如云南酸木瓜的清冽酸香,藏着高原充足日照与山地温差的独特印记;岭南粉胭脂芭乐的酸甜,源自当地热带气候的滋养;西北黄杏的柔和酸感,与干燥少雨的环境密不可分,这些地域特色被浓缩在一杯酸奶里,让每一次品尝都成为味觉的旅行。
当“嗜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卡士吃酸系列用天然风味满足味蕾,用“风味在地化”连接情感,用沉浸式体验创造参与,在健康与情绪的平衡中,找到市场突围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