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围术期医学学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北京结构性心脏病外科论坛(SHSF 2025)”近日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吸引了300余位来自国内外心脏外科、介入心脏病学及护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论坛设置主会场的主旨发言,介入瓣膜、外科瓣膜及护理三大分会场,议程密集高效,累计呈现近60场专题报告,旨在全方位展现新技术、传播新理念,促进外科技术与介入治疗的高度融合,为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与解决方案。
大会共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来永强教授主持开幕式。他回顾了SHSF论坛4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论坛始终致力于攻克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难题,深化多学科协作,推动心外科在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党委书记张宏家教授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和慢病防控加强,心脏病的疾病谱也在变化,例如瓣膜病病因已从风湿性为主转向退行性病变为主。瓣膜病治疗技术也经历了从球囊扩张、换瓣、成形到微创介入的演进,近年发展尤为迅速。张宏家教授提出了当前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面临的三个主要思考:手术指征问题、瓣膜选择问题、内外科协作问题。他强调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期望通过本次论坛集思广益,共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次论坛还举办了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TS)亚洲优培基地(COE)授牌仪式。据介绍,“亚洲优培基地”项目旨在打破全球医疗界限,拉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在今年4月ASCVTS年会上,首批优培基地公布的十家医学中心中包括中国3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ASCVTS主席Sanghoon Jheon教授为获选的这3家中国医院代表授牌,寄望这些COE基地未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技术辐射与国际学术枢纽作用。他还盛赞本届论坛对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发展的推动作用,高度肯定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旨发言环节。本环节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建屏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寄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孟旭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万教授领衔主持。6位专家依次登台,聚焦结构性心脏病外科领域的核心挑战与未来图景,分享了极具前瞻性的最新洞见与发展趋势,观点鲜明深刻,引发与会者深度思考。在主持专家的引导下,与会专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学术讨论。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为整个论坛奠定了深厚而活跃的学术基调,充分体现了SHSF 2025引领学科发展的平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