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起底心理咨询乱象,专家支招辨真伪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起底心理咨询乱象,专家支招辨真伪

来源:羊城晚报2025-09-10 10:11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出现了大量心理健康内容,一些机构甚至把“心理咨询”包装成“听课卖课”,涉嫌夸大效果,吸引家长买单。近日,羊城晚报刊发《父母“心”事》系列报道,聚焦心理咨询消费陷阱。报道刊发后,有家长反馈,面对形形色色的心理咨询,不知该如何选择。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认证指导师张桂萍。张桂萍具有多年心理咨询指导经验。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们要特别警惕所谓“保证疗效”“一次性解决问题”“名师亲自指导”等宣传,实际可能只是录播课,并无真实互动。正规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机构,通常不会做出此类保证。在购买服务前,可借助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查证机构资质。同时,家长还要问清楚服务形式。比如,是否为真正的“一对一”专业咨询。

  “不上学”等是心理问题吗?

  系列报道中,王进富儿子、李华女儿、张美芳外甥出现了“不上学”“不上班”“躺平”等情况。在他们看来,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才最终掉进“消费陷阱”。

  张桂萍说,日夜颠倒、情绪不好、不上学等都属于孩子释放出来的信号,也是孩子遇到真实心理困境的结果,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前往专业机构进行科学评估,比如正规医院的心理科、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评估之后,才能确定孩子的心理困境究竟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轻生迹象,家长更要尽快向专业机构求助,而不是单一寄托于心理课程。只是依靠‘上课’,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潜在风险。”张桂萍解释称,这并不是说,有轻生倾向的人不能上课,而是需要寻求更系统的心理咨询,甚至增加精神医学的综合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就是听课吗?

  王进富贷款给儿子购买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原本以为是专业的“一对一”指导,不承想,竟是每天按时到线上“听课”。那么,心理咨询就是听课吗?

  张桂萍表示,如果咨询公司不具备精神医学和专业的心理素养,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为了让客户买单,可能使用一些恐吓性语言,给家长造成焦虑。”

  据了解,“心理咨询”主要指专业人员通过“一对一”沟通,帮助求助者梳理情绪、认清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通常心理咨询有固定时间(比如,一周一次,一次50分钟,家庭咨询一次80分钟),固定地点(线上或咨询室),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求助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在具体操作中,咨询师通常会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调整方向,进行互动,一步步理清头绪。而现在某些网络平台上的商家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卖录播课、团体课,这些则更多是普及心理知识,或者给家长们讲育儿理念,不能替代专业咨询。

  张桂萍建议,在购买相关服务时,要问清楚到底是“一对一”专业咨询还是泛泛的“听课”,又或者是团体干预。三者差别较大,效果自然不同。

  钱花了为啥没效果?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心理咨询机构的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没效果”,甚至咨询后孩子心理问题更严重了。比如,张美芳的外甥被指导后,重回“黑白颠倒”状态。李华的女儿,又拿起手机,进入不良群聊模式。

  “一个正规心理咨询机构不太可能做出类似效果承诺。”张桂萍解释说,一方面,心理咨询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的依从性和配合性。如果求助者对咨询师不认可或者咨询方法不适合,效果也会打折。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咨访关系。“咨询师只是黑夜里陪求助者走路的掌灯人,这条路求助者愿不愿意勇敢向前走,取决于其决心和配合度。”

  据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大都不是“突然发生”,治疗和调适也需要渐进过程。张桂萍提醒,如果家长遇到类似效果承诺,不妨要求对方在合同中进行约定,一旦出现问题,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

  如何正确挑选心理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心理咨询需求旺盛,一些问题家庭,甚至把此视作“刚需”。不过,在挑选服务时,家长常常因缺乏经验无所适从。

  对于如何辨别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服务,张桂萍提到了心理咨询师资质。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师,不少处于“无证上岗”状态或者只有“心理咨询师”证,没有专业受训背景。

  “心理问题很复杂,只是考个证的话,常常无法更好地服务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除证书外,学历背景、受过何种培训、是否有临床经验也很重要。张桂萍透露,虽然从业多年,其仍不断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一些优秀的咨询师,单是学习费用也是相当大一笔支出,可能高达几十万元。”

  她还提醒,要看服务流程是否正规。比如,合同签订、隐私保护、咨询过程等是否有计划和记录。

  是否值得买上万元服务?

  为了让孩子尽快走出心理阴霾,王进富不惜贷款购买服务,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对此,张桂萍表示并不支持:“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贷款可能又成为新的心理问题来源。”

  她还提到,一些社区、学校、公益机构也有免费或低价的心理支持资源,可以考虑作为心理咨询的起点。此外,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心理求助热线12356,确认孩子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问题范畴,还可以请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医生推荐靠谱渠道。

  (王进富、张美芳、李华均为化名)(记者 吴珊)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起底心理咨询乱象,专家支招辨真伪

  • 守护校园用餐安全 今年开学紧盯三大重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