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经验到规范:造口护理迈入“标准化”时代
首页> > 正文

从经验到规范:造口护理迈入“标准化”时代

来源:光明网2025-09-17 15:22

  2025年9月1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造口伤口整合护理专委会主办的“标准化造口护理指南推广——护理达人论造口”全国总结会议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造口护理领域顶尖专家,通过案例研讨、指南解读与经验分享,系统总结历时八个月的全国推广成果。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造口伤口整合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谢玲女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当前造口护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护理标准不统一、复杂病例处理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次会议以CACA整合护理指南中肠造口护理技术指南为纲,探讨如何将指南应用于临床实践,确保每位患者都能享受规范、优质、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从经验到规范:造口护理迈入“标准化”时代

大会主席、浙江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谢玲女致辞

  造口护理从“经验化”走向“标准化”

  我国造口护理发展长期面临标准缺失、操作差异化的挑战。临床实践多依赖个人经验,导致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中华护理杂志》调查显示,63%的造口患者出院后遭遇护理困境,不当护理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2%。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整合护理——肠造口护理技术》于2023年首次发布,该指南首次系统构建了涵盖专科评估、术前定位、术后管理及并发症护理技术、延续护理的全周期护理技术框架,为临床提供了权威循证依据。

  当下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迈向精细化、专业化,造口护理是关乎患者康复与生命质量的关键学科,面临挑战与机遇。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玉洁指出,“我国疾病谱变化致社会需求增长,但地区护理能力差异制约整体水平,赋能护理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刻不容缓。发布指南的核心价值便在于构建标准化护理体系,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全流程护理,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推动学科发展。”她特别强调指南落地的关键路径可通过多种渠道协同作用:“如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及各级护理学会的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中融入相关指南、共识及标准学习,使培训框架体系更加丰满并与时俱进;同时,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嵌入到相应智能体,使其不断迭代更新;还可形成正规出版物供同行借鉴、学习。”

从经验到规范:造口护理迈入“标准化”时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玉洁

  谢玲女主任进一步明确未来改善方向:“除了促进指南在各级医疗机构落地生根外,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全社会对造口人群的认知和理解也十分重要。如我院关注到造口病人如厕难题,在门诊各楼层设置造口人专用厕所,设置操作台和镜子,方便病人护理且无需弯腰倾倒。未来应让全社会了解造口人群,提供便利与优待政策,最终实现每一位造口患者身心无忧的目标。”

  国际经验本土化,构建全周期患者支持体系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造口护理仍存在差距。德国制定详细的造口护理流程,涵盖从患者评估、造口护理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医院,也推广到家庭护理和社区服务中。在美国,造口护理实践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确保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美国护理协会(ANA)等机构发布了多项造口护理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标准化参考。澳大利亚在造口护理中则注重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的衔接,其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护理中心,提供从术后护理到长期康复的全方位服务。

  周玉洁主任介绍,1961年,美国罗培坦波医生创立全球首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培养出首位造口治疗师,自此护理领域开创了一门新兴学科--造口治疗学。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开展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项目。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16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伤口造口失禁护理领域发展态势良好。

  在周玉洁主任看来,行业标准、指南与共识具有普适性,为从业底线,对临床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鉴于个体存在差异,在达成普适性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考量个体特异性需求,运用临床思维与循证科学方法获取严谨证据,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知识,为每位患者制定并落实全面细致的护理方案。“多年来北医三院护理部探索专科护理人才的进阶培养模式,将临床实操性与患者体验紧密结合,锁定各专科核心技术形成系列标准化课件,用于实践培训与质量管理。以全国电子病历七级评审为契机,将造口规范化护理流程梳理成临床路径嵌入信息平台,实现‘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

  然而,专科人才与临床工作的精准适配成为制约国内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众多、人数渐增。历经20多年发展,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医疗指南和规范在专业护理人员临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偏差。湖南省肿瘤医院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中心全职ET、护士长朱小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在引入专业人才的基础上,需构建更完备的考核培训体系。我院于去年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院长提出‘三化三保’理念,即微创化、内镜化、介入化,保器官、保疗效、保舒适,推进造口患者无漏病房建设。这一过程中,除了重视器官功能保护和患者舒适的保证,并未另起炉灶引入新理论,而是聚焦现有指南共识,将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前及出院后的各项重点工作,系统融入病房建设的规范与体系。同时,将这些工作要求纳入日常工作流程、考评标准以及培训总结环节,确保现有流程和行业规范精准落地。”

从经验到规范:造口护理迈入“标准化”时代

湖南省肿瘤医院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中心全职ET、护士长朱小妹

  本次会议不仅是对指南推广成果的总结,更是我国造口护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随着标准化体系的深化、人才梯队的完善以及全周期照护模式的构建,我国造口护理正加速从跟跑国际向并跑、领跑跨越。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餐馆如何打消食客顾虑?

  • 数字标签让食品安全更透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