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让孩子“动得更安全”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如何让孩子“动得更安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4 10:11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和校园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上运动场。然而,运动热情高涨的同时,一些隐忧也逐渐显现——孩子的肌肉力量在变弱,运动损伤却在变多。研究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7至22岁青少年的立定跳远成绩持续下降,下肢爆发力和肌肉力量呈“加速衰减”趋势。这一变化看似只是成绩波动,实则反映出儿童肌肉发育基础的减弱。肌肉力量不足,不仅影响日常运动表现,更意味着关节稳定性下降、受伤风险上升。因此,要让孩子真正在运动中获益,科学防护、主动预防尤为关键。

  提高青少年体质,需要将强化肌肉力量、开展科学运动训练,与防范运动损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肌肉不仅是力量的来源,更是保护骨骼与关节的“天然护甲”。对青少年而言,肌肉力量不足往往导致动作控制能力下降,一旦进行快速跑动、急停变向或跳跃落地,容易发生扭伤、拉伤甚至骨骺损伤。青少年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期,骨骺尚未闭合,如果受伤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生长障碍,甚至引发骨骼畸形。近年来,医院骨科门诊接诊的“校园运动损伤”病例逐年上升,其中不少孩子受伤的原因,正是肌肉力量薄弱、运动姿势不正确或是运动前热身不足。

  做到主动预防,可以让孩子“动得对、动得稳”。预防运动损伤的核心,不在于少运动,而在于科学运动。青少年处于发育高峰期,骨骼增长快于肌肉伸展,容易出现“生长痛”或骨骺炎。这个阶段,应适当减少爆发性训练,强化柔韧和稳定练习,让身体跟上长高的速度。

  科学运动,要学会科学热身与放松。运动前的5到10分钟,动态热身非常关键,高抬腿、弓步走、踝关节绕圈等动作能有效提升体温与肌肉柔韧性,为后续运动作好准备;运动后应进行静态拉伸,帮助肌肉恢复、减少酸痛。同时,运动也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网络上一些“爆改训练计划”大多不适合青少年,对体质偏弱或肥胖的孩子应从低冲击性运动(如游泳、骑行)开始,逐步过渡到跑跳类运动。训练要以动作标准为首要目标,而不是强度越大越好。此外,核心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身体稳定性,可通过桥式、平板支撑、四点支撑交替伸展等简单动作,强化腹、腰、臀、背肌群,从而减少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负担。

  除了科学训练,外部装备与运动场地的安全也不能忽视。鞋底的缓冲、地面的平整、器材的牢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是预防损伤的第一道防线。孩子选运动鞋时,要选择适合脚型、具备支撑功能的款式。进行高强度跳跃训练时,应避免在水泥等硬质地面上进行,减少对关节的冲击。

  即便训练再科学,轻微的运动损伤也难以完全避免。科学的应急处理,能大幅降低长期后遗症风险,让“小伤不变大病”。应急处理需严格遵循“RICE”原则,RICE分别代表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受伤24小时内冰敷可有效减少肿胀与疼痛,避免热敷、揉捏等“土办法”,以防加重出血与炎症反应。若出现关节明显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或持续疼痛,务必尽早到医院拍片或做超声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康复比静养更重要。不少家长认为“躺几天就好”,但过度静养反而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正确做法是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从恢复关节活动度,到重建肌肉力量,再到逐步恢复专项运动功能,让身体在科学干预下平稳回归运动状态,这也是避免旧伤复发的关键环节。

  守护孩子的运动安全,还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发力、共筑防线。学校层面,体育课应建立运动损伤应急机制,配备急救包,教师需具备基本的急救与损伤识别知识。家长也应掌握冰敷、包扎等基础处理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注意运动安全,为孩子运动健康保驾护航。

  运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基石。运动的目标,从来不只是练出更强的肌肉,更是培养更健康的身体、更自信的心态和更长久的活力。只有让孩子在科学指导下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身体控制力,才能真正实现“以运动促健康、以健康促成长”的目标。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与科学的保障下,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成为一生的财富。

  (作者:宋飞、胡冬,分别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心理直播课不能沦为陷阱

  • 网络心理直播课,能治好你的创伤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