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77%冠心病死亡与胆固醇有关 血脂管理“一高三低”困境仍待解
首页> > 正文

77%冠心病死亡与胆固醇有关 血脂管理“一高三低”困境仍待解

来源:光明网2025-11-05 17:41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3.3亿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近50%;每100例冠心病死亡中,就有77例与胆固醇水平异常相关......一组组惊人的数据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拉响警报。

  随着“十五五”慢性病防控蓝图的明确,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核心危险因素的血脂异常,其管理短板正成为制约防控成效的关键瓶颈——“发病率高、筛查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一高三低”困境,亟待破解。

  现状:知晓率仅10% “无声的杀手”藏隐患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达约3.3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39万、心力衰竭患者890万。

  庞大的患病群体背后,是该疾病持续蔓延的势头。“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为数不多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双升的病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指出,该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远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已连续多年占据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而在冠心病的死亡归因中,高胆固醇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陈桢玥指出,相关调查数据明确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中,归因于高胆固醇的比例高达77%,远高于糖尿病(19%)和肥胖(4%)等其他因素。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高胆固醇堪称“致病元凶”。而这其中,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是核心祸根。它的水平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严重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最新在线发表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坏胆固醇”带来的持续健康威胁。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因“坏胆固醇”升高导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上升34.41%,死亡人数更是激增94.02%。

  “与血压和血糖管理相比,我国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10.93%,6.84%,控制率更是低至3.53%,远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指标水平。这种“知晓低、治疗低、控制低”的“三低”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管控难度,也将血脂管理的紧迫性推向台前。目前,不少如欧加隆这种深耕血脂管理管线的企业,都在倡导血脂为先,推动血脂管理纳入“三高”共管优先序列。

  症结:基层“管不了”、患者依从性遇瓶颈

  对于为何血脂管理难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下沉至社区?陈桢玥给出了双重答案:基层“管不了”,患者“不愿管”。

  陈桢玥表示,血脂管理并非一刀切,血脂管理比血糖和血压的管理更复杂。她介绍,血脂管理 “千人千面”,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危险分层,不同人群的控制目标完全不同,专业性门槛较高。“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都落到社区,落到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但是血脂难以落到社区管理层面。

  据悉,目前临床将血脂异常人群划分为超高危、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五个层级,分层依据完全基于个体临床特征,对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也层层递进。

  “比如超高危人群,特指发生过心梗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同时合并高血压、吸烟等重要危险因素的患者,或是确诊冠心病且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他们的目标值必须低于1.4mmol/L,且实现至少50%的降幅才算达标;如果只是单纯冠心病患者,没有其他危险因素,但影像学检查显示前降支存在60%狭窄,就属于极高危人群,目标值放宽至低于1.8mmol/L并满足50%降幅;再比如患有高血压且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属于高危范畴,目标值则为低于2.6mmol/L。”陈桢玥强调,正是这种“分层定标”的精细化要求,让血脂管理在基层的推广面临着比高血压、糖尿病更严峻的挑战。

  陈桢玥指出,由于分层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生物标记物等多维度信息,基层医生往往缺乏系统培训,面对复杂病例时容易判断不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便开展血脂筛查,也难以提供后续的精准干预指导,形成“筛查断层”。

  患者对降脂药物的认知误区则更具普遍性。“受非正规科普影响,不少人觉得他汀类降脂药‘有毒’‘伤肝伤肾’,在‘三高’药物中总是率先停服降脂药,但实际上临床常用降脂药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陈桢玥指出,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将中等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作为初始治疗选择,更有利于在多个人群中实现LDL-C达标。

  呼吁:全生命周期管控,筑牢心血管防线

  “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推行胆固醇教育管理计划,通过长期规范管控实现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这证明‘管好胆固醇就能控住风险’。”陈桢玥认为,我国真正重视胆固醇管理仅近10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陈桢玥指出,血脂管理不是“发病后治疗”,而是“全生命周期防控”。患者必须认识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绝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课题,才能真正为心血管健康带来更持久的保护与获益。

  事实上,《“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文件均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列为重点,明确指出,有效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强调要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血压、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

  在上海瑞金医院,一张“新型血脂化验单”正成为改变临床实践的小切口。与传统报告上易误导患者的参考范围“箭头”不同,取而代之的是血脂分级及对应分级标注的相应目标值。同时,报告旁附带的科普二维码,让患者扫码即可清晰知晓“自己的血脂该降到多少”“为何需要药物干预”“复查周期如何安排”等关键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已主动投身这场健康守护战。目前,在欧加隆与各方的携手助力下,血脂化验单的“标准化+智慧化”升级已经在全国数百家医院完成更新,而且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今年进博会期间,欧加隆也将系统性展示了其在血脂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多款填补国内治疗空白的“首个”血脂治疗药物。

  从经典单片到创新复方制剂,从患者人群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治疗新趋势科普,到可及性拓展创新模式构建,以欧加隆为代表的企业正在不断推动血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也在努力将国际成熟经验化作本土化实践。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鼓励“银发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 成人健康体检“新国标”出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