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公共卫生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指导、进博会参展商联盟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主办,以“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数智技术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路径,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赋能全民健康”的战略指引,及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要求,为“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公共卫生体系提质增效注入动能。

以“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公共卫生论坛”成功举办,并正式发布《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吴政平指出:“进博会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始终致力于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智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伴随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国正迎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对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迈进意义深远。我们高兴地看到,公共卫生专委会紧跟健康事业发展步伐,积极回应行业发展以及公众健康需求,引领多维度的行业对话和创新探索,联动社会各界共同赋能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进博会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辉瑞全球高级副总裁,辉瑞中国区总裁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大数据与AI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正推动‘智能化公共卫生’从蓝图走向现实。我们相信,探索数智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创新应用,不仅将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也将有力助推‘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数字化、信息化构建公卫体系新范式
论坛讨论环节,政企研专家首先围绕“信息化赋能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度对话,从理论架构到地方实践,勾勒出数字化技术助力公卫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与会的各位政企研专家围绕“信息化赋能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度交流
在实施路径方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及教授呼吁应该通过全行业协同建立高质量、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机制。“有了准确且高质量的底层数据作为基础,AI才能快速建立起院外、院感、重症等风险预警评估模型,助力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分享了实践成果,为技术赋能提供了鲜活样本:"上海构建的'五码联动'疫苗追溯体系,实现了每一支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全流程可溯。"他介绍,"我们通过统一智慧预约平台,让市民享受到了'一键预约、通接通办'的便捷服务。今年我市电子预防接种证的推广,方便了部分年龄段儿童的接种记录查询需求,为未来扩展到全人群的查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智慧疾控的建设成效,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与统筹推动,也有赖于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更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应用。"
企业界的创新实践同样值得关注。辉瑞中国战略联盟事业部总经理金肖东阐述了辉瑞的双轮驱动战略:"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药物创新+数字化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的组合拳切实助力公卫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协同专家和学者开展预防接种的真实世界研究,为公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携手本土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创新的智能化患者服务生态体系,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疫苗接种服务路径和高质量供应管理,推动创新疫苗可及性和优质服务均质化发展,真正为患者和公众构建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生态。"
GSK长期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疫苗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和便捷性。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李卫东表示:“近年来,全国多地逐步探索‘疫苗健康处方’的体系建设,成为了医防融合机制可落地的创新模式。GSK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投身于支持疫苗处方在全国多地的倡导和落地工作,聚焦提升中老年人群预防接种的健康服务水平。我们相信,将疫苗处方纳入医院信息、电子病历和临床决策支持等系统,能够帮助医生更高效地识别风险人群,提升疫苗接种的规范性和可及性,实现预防关口前移,从而真正将信息化赋能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AI赋能健康知识传播新路径
在“AI赋能智慧健康科普转型与升级”专题讨论中,专家与媒体、企业代表一致认为,AI技术正推动健康科普从“单向灌输”转向“精准互动”,但需坚守“权威性”与“实用性”双底线。

专家与媒体、企业代表围绕“AI赋能智慧健康科普转型与升级”话题展开讨论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指出:“面对AI技术重塑健康信息生态的新格局,智慧科普需构建‘三层保障体系’,首先要筑牢科学性的‘压舱石’,通过‘专业审核+权威知识库’让AI成为公众可信的健康顾问;其次要基于区域疾病谱和家庭健康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科普;最后需构建跨界协同的智慧科普生态,打通资源壁垒,让权威健康知识精准普惠每一个家庭。”
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孙钱斌从媒体责任视角强调:"内容准确性是健康传播的生命线,媒体要善用技术而不盲从技术,要始终将社会价值与内容真实置于首位。AI赋能健康科普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权威媒体的‘信任锚’作用,在提升传播效率的同时,坚守内容的准确性,通过AI技术与媒体责任的深度融合,有效填补健康信息鸿沟。"
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副社长李锋看来,《中国医学论坛报》作为"医学媒体国家队",既要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又要坚守医学专业性和科学严谨性的底线。报社要积极发挥AI技术与医学专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AI技术让医生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准、更温暖,切实帮助公众解决健康问题。
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分享了技术平台的具体实践:“腾讯健康小程序推出了健康问问和AI健康管理助手,分别对应问健康和管健康两大场景。这两款轻量化AI智能体通过微信即可直接使用,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在高度成熟的线上渠道基础上,引入AI智能助手将极大推动现有服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与效率提升。腾讯健康正全面推进AI健康服务升级,以工具箱的形式开放这些能力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服务患者。"
上药科园贸易董事长兼总经理楚晨曦表示:"作为一体化大健康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上药科园贸易始终关注公众和患者的健康需求,积极探索AI技术赋能患者教育和智能化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持续的数字化创新构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患者服务生态系统。通专业的渠道和网络优势,持续推动创新药物和疫苗的患者可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生态共建:迈向智慧公卫新阶段
与会各方一致认为,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为全面落实国家“人工智能+”的战略要求,共同发布了《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洞察行业趋势,为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参考与行动路径,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实现智护健康,慧享未来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