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1月8日,春城昆明,滇池之畔,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此启幕。本届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由中国抗癌协会(简称CACA)、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汇聚了国内外肿瘤学界的顶尖专家学者,聚焦整合诊疗、精准医疗、临床转化等关键领域,共绘全球癌症防控的新蓝图。

大会紧密立足“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与体系融合。通过高端对话、专题访谈与实况解析等多种形式,构建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学术传播新高地。开幕式盛况通过CCHIO演播室及全国91家媒体同步直播,在线观看总量达7852万人次。

大会执行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 张国君教授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国君教授主持。一场名为《合之策》的文艺演出,以朗诵、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自然多样,循象问道”的哲学思考与“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大会内核。
在嘉宾致辞环节,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系统回顾了中国抗癌协会的发展历程。协会会员规模从5万增长至86万,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指南)以16种语言推广至156个国家,累计覆盖全球超4亿人。该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较十年前提升约10个百分点。樊代明院士强调,未来将继续坚持“整合医学”理念,推动肿瘤防治从“以疾病为核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构建“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体系,并深化国际协作,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沈洪兵院士围绕大会主题提出三点建议:坚持防筛为先,提升公众防癌意识,扩大筛查覆盖面;推动医防融合,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加强医研协同,聚焦难治癌种攻关,推动新技术新药物研发转化。他强调,整合创新是肿瘤防治的必由之路。
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席Ulrika Arehed Kagström在线上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中国抗癌协会对全球癌症防控事业的卓越贡献,并期待未来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癌症研究突破、提升患者照护水平、促进防治资源公平可及。
大会举行了2025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及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并同步发布了2026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简称CACA指南)及协会会歌《大雁颂》。
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在肿瘤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前沿技术等领域展现了新生代的创新活力。科技奖一等奖的9个项目,涵盖了肿瘤超声智能诊疗、胃癌防筛体系、肝癌肝移植防复发、儿童肿瘤新策略等关键领域,体现了我国肿瘤医学在精准化、智能化和体系化的重大突破。
2026版CACA指南凝聚了16780位专家的智慧,覆盖53个癌种、72项技术,共计125部指南,已成为覆盖中国97%以上肿瘤疾病谱的权威防治参考体系。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多位专家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成绩系统体现了“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的整合医学理念,形成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并重、医工融合的肿瘤防治“中国方案”,正推动我国从跟踪借鉴向自主创新与全球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在“生命的叙述与旋律”医学人文沙龙中,樊代明院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常务副团长陈思思共同探讨了生命关怀、医学叙事与艺术疗愈的融合。专家们指出,医学关注生命的长度,人文艺术拓展生命的厚度、深度与广度。未来的医学发展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将人文力量纳入诊疗与健康维护体系,共同应对生命的全周期挑战。
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开幕式在人文与科学的交融中落幕。大会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国在肿瘤整合诊疗领域的体系化建设成果,更通过多学科交叉报告、指南更新与产学研协同,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型之路。会议既彰显了科研创新的“硬实力”,也深入探讨了生命关怀的“软价值”,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了科学硬度与人文温度并存的中国智慧。(朱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