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糖疹共病,痛上加痛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首页> > 正文

糖疹共病,痛上加痛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来源:光明网2025-11-17 15:48

  近年来,糖疹共病的案例愈发增多,令患者苦不堪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比常人程度更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

  “我接诊过一位62岁的糖尿病患者,不慎罹患带状疱疹后,血糖随之波动,疾病情况更加复杂,我们不得不调整他的降糖方案,他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分享的这个病例,在临床中并不罕见。

  糖疹共病:一场健康的恶性循环

  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1.4亿,居全球首位。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糖尿病与其他疾病的共病问题日益严峻。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而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更是高达30.2%。

  “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多病共存’的现象比较常见。”郭立新教授在联合国糖尿病日“糖疹联防,稳住血糖”全国媒体沟通会上指出。

糖疹共病,痛上加痛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现场发言

  糖尿病与带状疱疹,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疾病,在人体内形成了危险的“联盟”。

  “糖尿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免疫力水平相对较低,一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趁虚而入,便会诱发带状疱疹。”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解释道。

糖疹共病,痛上加痛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视频分享

  数据显示,相比于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要高出60%以上。郭立新教授进一步指出:“一般人群带状疱疹感染率大概每1000人/年是4-5,而糖尿病患者是7-8。”

  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病程更长,症状更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疼痛加剧:糖尿病患者的多重打击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带状疱疹带来的不仅是皮肤损害,更是全方位的健康威胁。

  “一旦糖尿病患者叠加带状疱疹,疼痛的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程度更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还会继发皮肤的细菌感染。”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波涛表示。

糖疹共病,痛上加痛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波涛副主任现场发言

  刘波涛描述了一位厨师的病例:因带状疱疹导致右上肢肌力下降,无法完成掂勺动作,相当于暂时失去了工作能力。即使疼痛得到控制,运动功能障碍也需要长期康复锻炼才能改善。

  疼痛本身还会进一步扰乱血糖控制。郭立新教授解释:“糖尿病体内只有一种激素是降低血糖的那就是胰岛素,其他所有的激素变化都是在升高血糖。”

  “疼痛刺激、夜间睡眠剥夺,真的会导致患者夜不能寐。这样的夜间睡眠剥夺,白天由于疼痛带来的焦虑和心情沮丧都严重影响血糖控制情况。”

  数据显示,约有24%的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带状疱疹后血糖控制会恶化,形成血糖升高-感染加重-疼痛加剧-血糖更高的恶性循环。

  主动预防:疫苗接种构筑双重防线

  面对糖尿病与带状疱疹的双重威胁,主动预防成为关键一环。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50岁以上的患者,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这样的接种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相关感染的风险。”郭立新教授强调。

糖疹共病,痛上加痛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平学慧书记现场发言

  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平学慧介绍了基层实践的便利举措:“在社区,每周有固定时间给成人疫苗进行绿色通道接种,不管是流感、带状疱疹、肺炎都可以获得特别便捷的接种。”

  社区医院还推出了“免疫处方”服务——全科医生在门诊为慢性病患者评估风险后,可直接推荐并开具疫苗接种处方。

  “慢性病患者不是疫苗的禁忌人群,恰恰相反应该是提倡鼓励接种疫苗的。但是时机选择很重要,慢性病在平稳期控制期打疫苗是可以的。”平学慧补充道。

  对于已经患过带状疱疹的糖尿病患者,平学慧表示:“可以接种,但是有一个时间,我们建议一年之后病情平稳,包括基础病控制的很好,是可以接种的。”

  综合管理:从“单一控糖”到“多病共管”

  在“糖疹联防”的理念下,糖尿病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

  郭立新教授建议:“从医生层面来看,内分泌科医生要成为‘综合健康守护者’。不仅要聚焦于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更要在日常诊疗中主动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

  在基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平学慧介绍:“我们不仅为居民提供定期血糖监测、个性化降糖方案调整等基础服务,还针对中老年患者群体,编制了通俗易懂的健康手册、音频及视频科普资料。”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需关注多个方面:

  一是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血糖稳定达标;

  二是定期筛查并发症,包括眼底、肾脏、足部等;

  三是适时接种疫苗,减少感染性疾病风险;

  四是一旦罹患感染性疾病,立即寻求专业治疗,避免延误。

  推动疫苗接种不仅是健康决策,也是一项具有高成本效益的经济决策。以带状疱疹疫苗为例,其卓越的保护效力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显著的医疗成本节约。临床数据显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可为5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提供91.2%的保护效力,为同年龄段心血管相关疾病患者提供91.2%~97.0%的保护效力,且持久保护时间至少达11年,为高风险群体筑牢稳定防护。

  年轻趋势:糖尿病防控关口前移

  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最新研究显示,全球1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中,仅有55.8%被诊断,近一半患者对病情一无所知。

  “年轻成人的糖尿病诊断率最低。然而,由于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更高,未诊断患者的绝对数量在中年人群中达到峰值。”该研究指出。

  郭立新教授特别提醒关注“职场糖尿病”:“大家在职场有一定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受到影响,有时候吃饭对付或者吃很多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或者点外卖比较多,没有时间去运动,或者是加班睡眠时间受到影响,都导致职场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年轻糖尿病患者也要认识到罹患带状疱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尽早预防,尽早获得生活幸福感。今年10月,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国内首个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扩展适应症,新增用于由已知疾病或治疗(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的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而导致带状疱疹风险增加的18岁及以上成人。

  这对于糖尿病防控关口前移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相比晚年发病,40岁以下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后并发症风险更高,部分原因是糖尿病病程更长,β细胞功能下降更快。

  202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建议糖尿病筛查起始年龄从45岁降低至35岁,无论体重和风险因素如何。

  刘波涛教授分享了一位让他印象深刻的患者:这位大学退休老师患有糖尿病,在出现眼部带状疱疹时,自己在家让家里人帮忙把额头上的疱疹挑破,又抹了一些草木灰,结果造成继发细菌感染。

  最终,他不仅白内障手术没有做成,由于细菌感染导致虹膜角膜严重受损,最后视力受到很大影响。

  “临床上看到太多因认知不足导致的悲剧,”刘波涛感叹,“我们不害怕人得带状疱疹,最害怕的是得了以后,不知道从某种途径获得了一种其他的不正确的办法。”

  而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认知、主动预防来避免。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低价羽绒服背后藏着哪些“猫腻”?

  •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