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针灸、膏方、治未病……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了,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路子”变了。近两年来,该院望闻问切自身开出了“差异化战略发展”的方剂,从西医为主转向中西医结合为主,不仅扭转了连续七年的亏损,今年上半年的门诊接诊量更是增长了四成多。
2024年,对于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是充满变革与收获的一年。年初制定的《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中医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确立了“政策引领、中医转型”的发展战略,明确 “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品牌”的目标,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强化中西医协同、优化服务模式,是他们开启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战略方向明确后,为了让中医真正成为医院的“顶梁柱”,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选择内外兼修,多管齐下。对内,医院大力实施“内涵强基工程”,在人才、技术和服务上做足文章。人才是根本。医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一年内聘请12名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坐诊,6人拜师国家级、省级名中医,20余人分批赴省内外中医特色医院进修,为医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活水。
技术是核心。医院摒弃“大而全”,转向“小而精”,聚焦优势病种,一口气设立了面瘫、便秘、疼痛、失眠、肥胖、干眼等9个专病门诊,让患者就医选择更精准。同时,积极挖掘中医宝库,新开展线香灸、眼针、火龙罐、砭石灸等特色技术十余项,让传统疗法焕发新生。
服务是延伸。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和国医堂,将“治未病”理念落到实处;启动临方加工、中药颗粒、膏方等业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甚至研发了代茶饮、蜜丸、药膳等二十多种中医药产品,让中医药融入日常保健。这一系列组合拳,使得中医特色渗透到诊疗的各个环节。
对外,医院积极“拓眼界、拓思路、拓业务”。他们多次组织骨干力量外出游学,到济南、广东等地取经;借势借力,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与省千佛山医院、青医附院建立专科联盟,成功嫁接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
此外,医院还主动扩大服务半径,与市公安局、市军休所签署合作协议并外设门诊,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特定人群身边,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该院门诊总人次高达128817人次,同比激增48.03%;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75%。更引人注目的是结构之变——西药占业务收入比例同比下降20.19%,这意味着中医诊疗和中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同时,床位使用率、出院病人人次等关键指标均实现翻倍式增长,医院发展驶入了量质齐升的“快车道”。这条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新路,初步被验证是行之有效的。
为了更好的彰显中医药特色,该院还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塑造了温暖奉献的医院文化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文化滋养。在党建“红色引擎”的引领下,2025年该院良好的发展势头得以延续。今年以来,门诊人次同比增长40%以上,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5%,药占比进一步下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稳健。新技术、新项目仍在不断涌现,如口腔种植手术、埋针、眼针等……
从一年前的战略转型,到如今的“一床难求”,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用实践印证了“中医有为”的广阔前景。它走过的这条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通过强化内涵、拓展外延、精细管理来实现差异化突围的道路,无疑为众多寻求发展的医疗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方剂”。未来,这家医院将继续在这张“方剂”上传承挥洒,为保障民众健康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