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瑜伽爱好者孙女士,平常运动量较大,最近右侧手背上突然长了一个肿块,且越长越大,痛感愈加明显,于是前往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康复科就诊。经检查后,被诊断为腱鞘囊肿。
最近一周,孙女士颈肩部总有明显的肌肉牵拉感,右侧手背上也长出一个小小的肿块,时有胀痛感。为了缓解痛感,孙女士先把每周要上三节瑜伽课停了,又在朋友的建议下,经常按揉肿块。但“养”了一周后,小肿块反而有长大的趋势,并且痛感明显,白天疼得无法提笔写字,夜里更是难以入眠。
眼见状态愈发严重,孙女士赶紧就医,接诊的康复科张建涛副主任为其做了细致检查,“这个包块摸上去是囊性的,皮温稍高、轻度肿胀、质地比较柔软,应该是腱鞘囊肿。”结合影像学报告看,孙女士的颈椎有退行性变,锁骨以及背侧多处移位,肩部喙锁韧带压痛,两侧胸小肌触痛,右上斜方肌压痛,这些移位和压痛点表明颈肩部平时存在过度使用,从而导致运动损伤。
张建涛指出,临床研究表明,身体近端功能(比如肩膀、胸椎)障碍往往会通过筋膜张力代偿从而影响肢端(比如手肘、手腕),“针对你的病因来看,并不能单单去处理腱鞘的囊肿。”张建涛解释说,“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是道路甲板,筋膜就是道路上方的斜拉索,依靠拉索的张力才能确保桥梁整体的平稳。而一旦张力发生改变,势必会造成内部的一些不稳定。对人的身体而言,外部张力改变就可能会造成内部空间缩小,在内部器官或其周围往往形成囊肿、纤维瘤、下垂等异常形态改变。”
听完张主任的分析,孙女士恍然大悟。明确病因后,经过左侧颈椎、右胸锁、第一肋骨、桡骨、腕骨调整,配合上斜方肌、胸小肌、冈上肌、前锯肌、腕伸肌肌筋膜张力调整以及淋巴链回流、体态调整等一系列康复治疗,张女士腕背上的腱鞘囊肿逐渐减小,痛感也随之解除。(记者 王梦航 通讯员 王小妹 于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