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淋巴瘤专家呼吁:提高创新治疗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实现治愈目标
首页> > 正文

淋巴瘤专家呼吁:提高创新治疗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实现治愈目标

来源:光明网2024-09-10 17:39

  淋巴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情况、治疗手段以及创新药的应用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淋巴瘤治疗手段的发展飞速。在治疗手段革新的同时,也希望临床中治疗效果明显的药物能够尽快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受益,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淋巴瘤发病率持续上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亟待提升

  在中国,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有10万名。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相较于其他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我国整体淋巴瘤5年生存率与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2023规划纲要”中要求的46.6%仍有差距。伴随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中国的淋巴瘤发病也在持续上升。其中,DLB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是57岁,约有40%以上的患者在60岁以上发病。这些患者亟需更多创新治疗手段来满足治疗需求。

  张清媛教授表示,目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用的方案是R - 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这也是现阶段最为经典的治疗方法。

  “多年来,R-CHOP方案一直是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尽管有许多其他方案试图挑战,但都未能超越。在治疗过程中,约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初始难治的情况,其中约有20%- 25%为复发患者,10% -15%为初始难治患者,这些初始难治患者的预后更差,经过治疗后,生存时间大约只有半年左右。”张清媛教授说。

  突破天花板,创新ADC革新DLBCL全线治疗

  在癌症精准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创新的药物机制和靶点,是当下癌症治疗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近年来,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许多新药以及细胞和免疫治疗、靶向药物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目前获批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的药物维泊妥珠单抗(优罗华®),是全球首个靶向B细胞表面CD79b 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能释放强效的细胞毒素,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死亡,相当于一种靶向的强效细胞毒药物,带来高效的治疗获益。

  我国于2023年1月份批准了维泊妥珠单抗的两个适应症:一是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用于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成人患者;二是对于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难治的患者,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临床数据显示,维泊妥珠单抗在接受一线治疗的亚洲人群中,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风险显著降低了36%。对于复发难治的患者,维泊妥珠单抗方案将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提高了三倍,死亡风险降低了58%,且总体安全性良好。

  更多患者受益,固定周期治疗利于降低患者负担

  过去,许多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差,难以接受强烈的化疗方案,疗效不佳。但维泊妥珠单抗的出现,显著提升了这些年老体弱、对既往强剂量化疗不耐受患者的治疗效果。

  张清媛教授曾经接诊过一位老年淋巴瘤患者,在复发后身体状况很差,无法承受传统化疗的副作用。在使用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肿瘤缩小,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这表明维泊妥珠单抗为原本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机会,能够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此外,依据最新的药品说明书,维泊妥珠单抗为6个固定周期给药(21天/周期/次),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有限的治疗周期,实现长期的疾病缓解甚至临床治愈。张清媛教授表示,6个周期的治疗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负担,但完成治疗后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在后期出现复发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概率,从而减少后线治疗的需求,这对于患者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更有意义。

  政策助力,创新药加速“落地”

  事实上,为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我国一直在促进医药创新,并加速创新药纳入医保。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实施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促进新药加快合理应用。2024年3月,“创新药”一词作为新兴产业关键环节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首先提到的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及要加快包括创新药在内的前沿新兴产业发展。相比前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物医药”的提法,这更充分表明了我国发展创新药的决心。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亦多次提及医保政策,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创新药物可及性。

  目前,随着医保改革深化,已有部分淋巴瘤创新药被纳入医保,但淋巴瘤亚型众多,患者治疗需求较多元,创新治疗的可及性还有可提升的空间,治疗上患者还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以维泊妥珠单抗为例,张清媛教授强调,尽管该药物的治疗周期相对固定,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她希望这类创新药物能够早日纳入医保,以惠及更多患者。

  “国家的医保政策在近年来进行了重大改革,成效很明显,很多药物通过降价,让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有效的治疗。”张清媛教授认为,好的药物能够治愈更多的病人,避免复发,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节约。国家目前的政策方针恰恰能够引导医保资源向更好的药物倾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张清媛教授说:“从医生的角度,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创新药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药物。”

  治疗更精准,靶向药物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政策加持和创新研发的推动下,在未来,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值得期待,更多创新和突破将接踵而至。

  张清媛教授说,靶向治疗药物有望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针对肿瘤细胞精准打击的药物会不断优化和发展。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如CD79b,释放高效细胞毒素,能够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张清媛教授认为,双抗药物的发展也值得期待。例如,CD20、CD3的双抗药物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能够使过去无法长期生存、无法治愈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同时,这些药物也有希望逐渐从后线治疗走向前线治疗,为更多患者带来益处。此外,针对关键肿瘤生长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治疗等领域也将不断取得进展。这些治疗手段将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疾病诊断方面,精准诊断将成为未来淋巴瘤治疗的重要基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通过精准分析其分子亚型,深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特殊基因表达等,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依据。针对不同淋巴瘤的发病相关的重要驱动基因信号通路,采用个性化的靶向治疗,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淋巴瘤的治疗在未来会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和医保政策的支持,会让更多患者实现治愈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张清媛教授表示,医疗界也将继续努力探索,为淋巴瘤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李子君)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上诊疗乱象如何“对症下药”

  • “小小孩”托育引关注 减轻育儿负担该如何发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