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据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近日,某打假博主揭露“东北雨姐”直播间销售的红薯粉条存在掺假问题。在维权过程中,博主甚至遭遇了殴打。事件发酵后,“东北雨姐”虽然发表了致歉声明并进行了退款,但其账号在国庆期间并未更新任何内容,随后更是删除了道歉视频。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话题“#东北雨姐删除了道歉视频#”冲上了微博热搜。一些网友前往其位于辽宁本溪的拍摄基地进行探访,却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视频中常见的大锅里甚至布满了污秽,疑似“跑路”。10月12日,本事件尘埃落定,本溪县市监局通报,“东北雨姐”直播所售红薯粉条送检样品未检出红薯源性成分,检出的是木薯源性成分,拟决定对雨姐传媒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共计165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一些网红利用凄凉的“身世”和励志的人设,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楚门的世界”,从而实现了流量疯涨、粉丝激增等目标,却最终被曝出虚假宣传、包装人设的丑闻,激起公众不满。
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何这些网红仍然沉迷于制造虚假的泡沫,打造弱势群体的人设呢?
这背后,平台商业与人设营销的紧密结合成为网红经济中虚假现象泛滥的重要推手。相较于传统电商,网红经济中的选品、直播、销售等环节并不局限于商品销售的范畴,它们更像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网红们在直播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情怀与情感元素,与观众建立起情感连接,将销售过程包装、转化成一种情怀的认同。在这种模式下,主播们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他们作为个体的魅力与形象,即他们的“人设”。因此,为了吸引和留住观众,主播们不得不精心打造并维护自己的“人设”。无论是田园女神还是励志典范,每一个标签背后都隐藏着对观众情感的精准把握与操控。
当“人设”成为“变现”的一环,如何低成本地选择、维护这一人设便成了一大问题。吸引消费者、易于复制的“剧本”自然受到网红及其背后的MCN公司的追捧。因为民众对弱者持有天然的同理心,弱者身份和弱者符号更容易在网络空间中获得普遍的情感关切和道义增援,通过消费来援助“弱者”,网民也容易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成就感。
从打造“弱势群体”人设开始,到孵化网红、剧本拍摄、电商运营以及最终的流量变现,MCN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情感-流量-利益”商业模式。甚至网红与MCN机构不惜发布未标明“演员出演”的、模糊真实摆拍之间界限的视频,塑造“楚门的世界”,将观众的同情心变成了一桩廉价的生意。
我们还要看到平台与网红之间因利益共生引发的问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平台往往会扶持头部网红。这些网红不仅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成了平台的一张名片。然而,这种扶持往往伴随着对网红违规行为的默许。在某些特定地区,如大凉山等地,网红们的视频拍摄呈现出明显的套路化和宣传意味。对此,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需要更加精准地判别,对套路视频严加管控。
好在,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网红经济乱象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清朗”行动正在积极开展。经过积极、有效的整顿工作,才能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健康清净。(杨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