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互联网+护理服务”成为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科技钥匙”
首页> > 正文

“互联网+护理服务”成为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科技钥匙”

来源:光明网2025-03-13 16:00

  3月7日,一场主题为“数字赋能 智护未来”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22%,当老龄化浪潮撞上专业护理资源错配,如何让"手机预约护士到家"从愿景变为普惠服务?如何构建安全规范的居家护理服务体系,让专业护理服务走进千家万户?让广大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民生考题,更是时代命题。

  打破“护士动不了,患者等不起”僵局

  “护士以个人还是机构身份参加护理服务?纠纷责任如何界定?这是实现到家护理最大的瓶颈。”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直言,只有把护理人员在具体服务当中的责任界定清楚,才可能让居家护理服务更好地走到有需求的千家万户的老人身边去。

  他建议,一是除了政府倡导以机构的形式注册之外,还要在社区养老机构或者社区护理站增加新的注册点;二是如果护理人员以个人注册第三方平台,则需要平台提供第三方责任险;三是应在护理项目中留痕,明确具体护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各方根据实际情况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出以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花亚伟表示,在这种服务体系下,需要对失能、不便的老人做专业的健康评估,鉴别需要护理的类型,并明确哪些项目可以用长期护理保险来支付。

  目前,多数二级以上医院都开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但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力量薄弱。国家卫健委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认为:“一是可以通过政策的多维激励来团结基层力量,对于愿意参与到家护理服务可以实行工作考核量加分制,体现劳动价值相匹配的分配机制。二是通过紧密型的医联体建设,发挥头部医疗机构的带头作用,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对疑难状况的处置,将服务短板补齐。

  以科技构筑“信任链”破解服务痛点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超3600万,而能够获得专业护理的人数仅有250万,当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撞上护理资源错配的结构性矛盾,“京东护士到家”应运而生。

  据京东健康“护士到家”业务负责人刘佳介绍,“京东护士到家”是京东健康旗下,为了行动不便及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用户提供的专业到家护理服务项目。自2024年9月正式上线以来,已有超万名执业护士入驻京东护士到家,能够为用户提供打针、采血、伤口换药、母婴护理、压疮褥疮护理、呼吸机/制氧机调试等40多个服务项目,服务范围覆盖包括4个直辖市在内的35个国内核心城市,用户下单并预约后,最快一小时护士即可到家服务。

  刘佳表示,“为确保服务的专业性,我们会对入驻护士的资质、工作年限、职称有很高的要求。护士入驻后,平台还会结合护士到家服务的实际情况,对护士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等进行专门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和线下实操演练,只有通过考核的护士才能上岗。”

  刘佳同时表示,“从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子女下单、老年人接受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护士在接单的第一时间会打电话给患者家属或患者本人,询问、确定对方的病情及需要护理的内容。”家属或患者可以在京东APP上,实时地查看护士的行动轨迹。护士到家后会对患者的情况再次进行确认。“在服务开始后,平台还会进行全程录音,并在服务完成后对用户进行回访。”

  花亚伟表示:“将新兴技术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护士到家’的专业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分层次提供相应的服务,优化了医疗健康服务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多方协同,共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新生态

  面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刘佳坦言,当前服务仍以用户自费为主,平台也会进行较大力度的补贴。未来,一方面需通过提升订单密度和技术降本,实现服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与社会多方一起,创新付费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支付性。

  郝晓宁认为,“‘护士到家’服务体系在内容、广度、水平上均有升级,线上线下延伸+远程联合的新型模式能够评估适合在家护理的高龄、失能老人,缓解三级医院住院紧张问题。”她呼吁,政府要引导保障制度的建立,包括长期护理保障以及对服务人员的保障;社会资本应补齐体系短板,鼓励综合性医院的护士在闲暇期间注册平台,服务有需求的患者;科技公司也应以独特的优势搭建平台,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食品级”减肥产品靠谱吗

  • 压实主体责任 两项食品安全规定实施在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