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9日上午,《聚力医疗创新 建成健康支点——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举行。发布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央视频)、湖北总站、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同济医院承办,通过成果展览与专家讲演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呈现湖北省在医疗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与集群创新优势。
同济医院四项核心成果发布,“中国方案”实现技术领跑
核心发布环节,同济医院四项引领性成果引发瞩目。陈孝平院士亮出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上面标记着他为普及“陈氏胰肠吻合术”走过的所有省份,诠释着将胰瘘发生率从30%降至2%的“陈氏胰肠吻合术”的普惠价值。
马丁院士与陈刚教授团队发布的宫颈癌全链条防治“中国方案”,包含全球首个HPV整合检测试剂盒、国际首创治疗性疫苗KDTV001及新型溶瘤病毒KD01,形成从早期预警到晚期治疗的全周期防护体系,致力于“为全球宫颈癌防治贡献中国智慧,为亿万女性带来新的健康希望”。
神经内科唐洲平教授团队展示的华中首套无创脑机接口系统,通过融合脑电与近红外光技术破解信号干扰难题,已助力脑卒中患者实现肢体功能重建;胃肠外科胡俊波教授介绍,该项技术已被拓展至胃肠领域,为万亿便秘患者提供精准调控方案,印证“脑机接口不只是技术革命,更是生命尊严的重建”。
心外科魏翔教授揭晓的“心肌旋切术”受菠萝刀灵感启发,实现“不开胸、不停跳、零输血”的微创治疗,将手术时长压缩至1小时,用中国智慧颠覆了沿用60年的肥心病手术国际标准,让全球同行开始学习“中国术式”,已吸引全球15个国家的30多位顶级心外科专家来武汉学习。
发布会场内还设有成果展览区,同济医院40余项成果亮相,包含聚焦脑机接口、基因诊疗、手术机器人、智慧医疗平台等前沿领域,向全球呈现了同济医疗科技的“硬核”实力。
从“卡脖子”到“惠民生”:湖北医疗科技硬实力集中亮相
发布会上协和医院董念国团队展出的全球最小磁悬浮人工心脏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打开生门,其再生型人工瓣膜可避免患者终身抗凝;胡豫教授团队研发的静脉血栓液态基因芯片将诊断周期缩短至3小时,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实现血栓根治概念验证;兰晓莉教授研发的30种核素分子探针使胃癌腹膜转移检出精度达亚毫米级,避免30%患者无效开腹手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程帆团队首创的4D前列腺诊疗体系,其超微创悬吊装置实现患者术后当天行走;禾元生物杨代常团队以“稻米造血”技术突破血浆提取垄断,实现植物源人血清白蛋白规模化生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闫飞飞博士团队研发的“骨骼创可贴”,具有“快速止血、完全吸收、促进修复”的核心亮点,是“聚力医疗创新”的结晶,也将在未来托举更安全、更高效的手术。
依托湖北医教研产融合生态,本次发布会展示的医疗创新成果正形成辐射全国的支点效应,有望带动全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惠及人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