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声海报·医言医行|叶洁瑜:在技术与温度间找平衡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有声海报·医言医行|叶洁瑜:在技术与温度间找平衡

来源:光明网2025-08-19 10:00

  编者按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为此,光明卫生特别策划《医言医行》系列报道,聚焦中国医生群体“言”与“行”的辩证统一。“医言”是入学誓言的庄严、诊室承诺的温暖、自我规诫的严谨;“医行”是听诊的专注、手术的精准、急诊的奔赴,是用坚守将“说过的话”变成“做到的事”。

  值此医师节之际,我们走进医者日常,见证他们以言立信、以行践诺的故事,在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中感受对生命的敬畏与职业的忠诚,共同书写尊医重卫的时代篇章。

  点击海报,聆听医者心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叶洁瑜:在技术与温度间找平衡

 

  【本期医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叶洁瑜

 有声海报·医言医行|叶洁瑜:在技术与温度间找平衡 

  照片里的人眼神清亮,一如十三年前她初入职时的模样。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叶洁瑜的日常,在病房、诊室、实验室和教室间流转,支撑这一切的,是那句被她反复提及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一部医疗剧点燃的初心

  叶洁瑜的医路起点,源于2000年兴起的医疗剧。没有医学世家的耳濡目染,这位广东姑娘被屏幕上医生救死扶伤的场景所打动,在高考志愿表上填满了医学类专业。2011 年底,她正式入职南方医院血液科,从此与恶性血液病、罕见凝血性疾病结下不解之缘。

  她的工作像精密齿轮:住院部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交锋,门诊接诊罕见血液病患者;课堂上给本科生授课,带研究生开展问题导向学习;实验室深耕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研究。繁杂工作没有消磨她的热情,反而让她愈发坚定。

  性命相托的重量

  血液科的病房总弥漫着凝重的气息。“我们每周都会遇到死亡病例”叶医生的语气沉了沉,“来这里的病人,多是辗转多地、耗尽家财后的最后希望。他们带着全家的心愿而来,那种把命托给你的感觉,重逾千斤。”

  2024年春夏,两例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离世让她久久难平。男孩们均属难治复发型,家庭早已耗尽积蓄。最优的 CAR-T 治疗需 65 万元,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团队争取免费临床试验,却因肿瘤负荷过高需先减瘤,年轻生命最终还是急速流逝。

  “家属每天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相信你’,那种目光让你不敢停下。”叶医生记得那些深夜的谈话,那些日子,她总让家属回去和全家商量:“放弃治疗我能理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 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她在生死考验中练就的素养。作为母亲,她懂家长救子心切,却也必须讲清医疗边界。“我见过太多家庭为治病卖车卖房、负债累累,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考虑患者全家的未来。”

  支撑她走过挫败的,是那句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2015年怀孕期间的一次抢救经历,至今仍是她医患记忆里的温暖注脚。当时一位移植后并发罕见PTLD的患者急需腰穿鞘注治疗,作为科室少数有经验的医生,已显怀的她顶着风险完成了操作。术后守在床边直到抽搐缓解。十年过去,患者仍会带礼物探望,这份信任成了最珍贵的勋章。

  言行合一的修行:在技术与温度间找平衡

  在叶洁瑜看来,好医生的 “言” 与 “行” 就像树的根与叶,技术为根,沟通为叶,缺一不可。“年轻时总觉得‘做’比‘说’重要,后来才懂,没有沟通的技术就像没有土壤的树,难以扎根。”

  她摸索出沟通节奏:检查后、治疗前、病情变化时、出院前,至少四次深度沟通。对家属说病情、讲预后、算费用,客观详尽;对患者则多鼓励、少沉重。这些沟通大多发生在下班后,“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让家属感受到真诚。”

  在技术精进方面,她始终保持着敬畏。“做医生越久,胆子越小。”见过因微小疏忽导致的后果,她对每个检验结果、每种体征都不敢掉以轻心。带教新医生时,她特别强调基础技能:“不会摸淋巴结可能漏诊,腰穿反复穿刺会增加痛苦,基本功里藏着对患者的尊重。” 她总提醒学生,必须在病人身上学知识,而不是只看检查报告,“教科书是标准,但每个病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新时代的医者誓言:不止于治病 更要破局

  站在第八个医师节,叶洁瑜对医生的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当代医生不能只做 ‘临床工匠’。要能从病例里找问题,用科研突破瓶颈,甚至改写治疗指南。” 她带着学生结合 AI 与大数据研究血液病。“新的誓言‘不止于治病,更要破局’,理想的医疗不仅是治好一个病人,而是让一类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从追医疗剧的少女到科室骨干,叶洁瑜用十余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医者,既要让技术有精度,更要让生命有温度;既要让行动有力量,更要让言语有分量。在血液科这片战场上,她始终以生命相托为诺,以言行如一为尺,书写着当代医者的答卷。

  

 

策划出品

有声海报·医言医行|叶洁瑜:在技术与温度间找平衡

记者 李然 郝梦晗

设计/制作 郝梦晗

[ 责编:沈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医德是医生职业生涯的“长明灯”

  • 优化规则满足群众多元用药需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