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宫颈癌防控成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之一。8 月 16 日,2025 中国肿瘤预防与控制大会在大连开幕,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伍连德公益基金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共同协办,国内外肿瘤防控领域专家学者共议肿瘤防治大计。大会设立 “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 分会场,围绕宫颈癌消除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中国宫颈癌防控献计献策。
多措并举推进宫颈癌防控
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导致。随着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改变,女性 HPV 感染风险增加,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 15.1 万例,发病率 13.8/10 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第五位;同年死亡 5.6 万例,死亡率 4.5/10 万,居女性癌症死亡第六位。
世界卫生组织 Maribel Almonte Pacheco 博士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宫颈癌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HPV 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和治疗服务获取受限,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
“消除宫颈癌靠三件法宝:疫苗、筛查、规范治疗,缺一不可。”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教授强调。
从 2021 年以来,广东、海南、福建、江苏、江西、重庆、西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等 16个省份,以及郑州、鄂尔多斯、成都等城市已将 HPV 疫苗接种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财政购买服务、定额补助等方式,为本地区适龄女孩提供免费 HPV 疫苗接种。
此外,宫颈癌筛查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一,现已覆盖全国 2765 个县(市、区),累计开展免费筛查 2.8 亿人次,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 90.2 万例,促进了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各方协同应对挑战
尽管如此,我国宫颈癌防控仍面对诸多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临虹教授提出,“当前宫颈癌防控面临疫苗接种率和筛查率不足的挑战,需探索医防一体化模式,整合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流程,形成宫颈癌三级预防闭环,为适龄女性提供 ‘一站式’ 服务,提高防控效率。“
面对低资源地区宫颈癌防控的挑战,WHO 全球消除宫颈癌专家组成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乔友林教授强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HPV 自取样技术、远程会诊平台等数字技术可显著弥补基层地区缺乏高年资医务人员的短板,实现筛查效率与准确率 ‘弯道超车’。“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丛青教授提倡 “男女共防” 路径:“对于至少有一个异性伴侣的男性而言,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 91.3%,需重视伴侣共防,推动男性疫苗接种是预防 HPV 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守护女性生命与生育希望
“宫颈癌防治与生育力保护应同向而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缓慢、逆转可能性高,已成为防控体系中实现早诊早治与生育力保护的关键环节。在生育保护需求增强的背景下,需强化分层管理理念,避免传统宫颈切除性手术的过度治疗。“
魏丽惠教授指出,癌前病变无创治疗技术在疗效、安全性及生育保护方面展现出多维的临床应用潜力,满足医患迫切的临床治疗需求,呼吁相关部门在审评审批和医保准入方面予以倾斜。
“需要全球战略来增加高性能 HPV 检测和癌前病变治疗设备的可及性。” 世界卫生组织 Maribel Almonte Pacheco 博士呼吁,“通过全球协调努力和承诺,支持各国实现目标,有可能将宫颈癌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消除。”
消除宫颈癌不仅是一项公共卫生目标,更是衡量社会温度和文明的标尺。通过技术突破、政策优化、跨领域协作与社会动员,这场守护女性生命与生育希望的征程,捍卫着每一位女性的尊严,也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