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孕育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首页> 疾病护理 > 正文

孕育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4-08-21 10:00

  ◆ 8月第一周是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缩小差距,全面支持母乳喂养”,国际社会、世界多国都在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 目前我国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儿、巨大肥胖儿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而母乳喂养能为婴儿提供健康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它对婴儿营养和健康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包括改善体格发育,降低儿童期感染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预防营养缺乏,降低儿童期和成人期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促进儿童的认知行为、体质与运动的发育。此外,还具有经济方便、增加母子感情交流,降低母亲产后抑郁及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发生等诸多优点。

  ◆ 在母亲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下,母乳依旧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作为母亲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寻求医学支持。

  近日,准备怀孕的李女士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做备孕优生检查。李女士身高166cm,体重达80公斤,出现血脂、糖代谢异常、脂肪肝等肥胖问题。她说,婚后自己的体重和幸福感同时上升,蜜月期间吃烧烤、油炸美食,喝奶茶、啤酒,而且少运动,工作期间也是常用奶茶、咖啡等缓解焦虑、提神,结果一发不可收地胖起来。

  目前我国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儿、巨大肥胖儿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而母乳喂养能为婴儿提供健康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它对婴儿营养和健康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此外,还具有经济方便、增加母子感情交流,降低母亲产后抑郁及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发生等诸多优点。

  女性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与孕育、哺育新生命,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密切相关。

  8月第一周是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缩小差距,全面支持母乳喂养”,国际社会、世界多国都在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国务院2021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进一步强调应加强孕前保健,将预防关口前移。

  目前,孕前检查及孕期检查发现,育龄妇女超重、肥胖等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膳食摄入不合理,运动不足,能量过剩、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母婴近期和远期的健康。

  哺育健康的下一代,要做哪些准备

  保证孕育质量:孕前应将体重调整至正常范围,即BMI为18.5~23.9kg/m2。同时应该有体质量分析,确保健康和营养状况良好。要特别关注叶酸、碘、铁等重要营养素的储备。至少应从计划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叶酸400μg~800μg,坚持食用碘盐,每天吃鱼、禽畜瘦肉和蛋类共计150g,每周至少摄入1次动物血或肝脏。孕期需根据胎儿生长速率及母体生理和代谢变化适当调整。孕早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慢,孕妇所需营养与孕前差别不大。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发育逐渐加速,母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也相应加快,营养需要增加,应在一般人群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量增加奶、鱼、禽、蛋和瘦肉的摄入,坚持食用碘盐,合理补充叶酸和维生素D、钙剂、铁剂,以保证对能量和优质蛋白质、钙、铁、碘、叶酸等营养素的需要。

  钙和维生素D:现代人普遍户外活动少,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在部分人群中是存在的。目前认为血清25-(OH)D是反映机体维生素D代谢的重要指标,根据这一标准,推测全球有近10亿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孕妇、乳母、老年人等。

  母乳中维生素D相对不足,12月龄以内的婴儿均需补充维生素D,新生儿出院后即可根据医嘱开始补充,和妈妈一样,小朋友每日也需要适量的户外阳光照射。

  维生素D缺乏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还会影响免疫、生殖、内分泌等,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皮肤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动物肝脏、蛋黄、奶油中相对较高。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女性平均每天接受阳光照射10~30分钟,所合成的维生素D基本上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但阳光和紫外线的强度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建议冬春季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需20~30分钟;夏季暴露部位较多阳光下10分钟左右即可;生活在高纬度地区,冬季缺乏阳光或户外活动不足,不能通过日光合成维生素D的妇女,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10μg/d。

  母亲营养要均衡:营养不良哺乳妇女分泌的乳汁质量和数量都可能受到影响。如果母亲缺乏微量元素,母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能会降低。然而,只要维持新生儿正常吸吮,辅以产后适宜的营养补充,继续产奶,母乳会逐渐均衡,满足小朋友的正常生长发育。特殊情况,需要由医疗保健机构判断是否有医学指征,喂哺除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或液体。如果宝宝已经超过6个月,那除母乳以外,可以开始添加其他食物,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婴儿营养缺乏这样做

  母乳喂养能够完全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能量、营养素和水的需要,且6月龄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目前国内外对于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预防尚无统一方案。新生儿都在出生时接受维生素K0.5~1mg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对于是否要在满月再补充一针,要结合产程及新生儿病程,由接诊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医生给予治疗意见。

  任何新生儿的营养计划都应当包括营养状态的监测和评估,这需要营养生化学和新生儿临床医学两方面的知识。对于健康的足月儿,只需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评估生长发育速度是否正常。对于早产儿和患病的新生儿除体格发育测量指标外,还应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和骨骼矿化的指标。

  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变化,并计算他们的增长速度是重要的临床监测指标。生长曲线是监测新生儿出生后生长模式必不可少的工具,每个新生儿应定期测量并在生长曲线上记录个体的生长轨迹,有助于识别伴有生长不足或生长过度的个体,对其营养摄入和喂养选择进行及时调整。

  母乳喂养学问多,准爸妈需要这样做

  为保证孕育质量,夫妻双方都应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使健康和营养状况尽可能达到最佳。目前我国妇幼机构均可为备孕夫妇提供免费的孕前评估,同时夫妻应该提前关注相关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特别关注叶酸、碘、铁等重要营养素的储备,确保孕育健康。相关知识建议咨询产科医生。

  建议夫妻双方每周测量体重,合理安排膳食和活动,健康孕妇每天应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母乳喂养对孩子和母亲都是最好的选择,夫妻双方应尽早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孕期学习正确哺乳的方法,为产后尽早开奶和成功母乳喂养做好各项准备。

  哺乳的错误营养观念:常见错误营养观念有“母乳看着清汤寡水,不够稠,没营养”“吃母乳一会儿就饿,吃奶粉能顶很长时间,营养充足”“夏季气候炎热,婴儿需要喝水,避免上火”“母亲血糖高,母乳糖高,对孩子不好”……

  乳房最初产生的乳汁称为初乳,虽然量少,但足以满足新生婴儿所需。分娩几天后,初乳转化为成熟乳,成熟乳又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是在每一次哺乳开始时分泌的乳汁,提供蛋白质、乳糖、水和其他营养物质。故婴儿在6个月之前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即使在炎热气候亦是如此。后奶是在每一次哺乳后期产生的较白的乳汁,后奶中含有比前奶更多的脂肪,脂肪提供能量。因此保证婴儿获得前奶和后奶非常重要。当婴儿同时吃到前奶和后奶时,也就吃了一顿完整的“饭”,包括其需要的全部营养包括水分。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孕糖产妇进行至少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新生儿生长发育监测数据也证明: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孕糖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生长发育与其他健康新生儿无差异。

  在民间,产褥期也称为“月子”。产后月子饮食常被过分重视,月子期间往往过量摄入肉类和蛋类,以致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剩。许多地区月子风俗甚至还保留着不同的食物禁忌,如不吃或少吃蔬菜、水果、海产品等,容易造成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满月过后又一下子恢复到普通人饮食,不利于婴幼儿从母乳获得均衡营养。

  乳母的膳食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食物组成的平衡食谱,除保证哺乳期的营养外,乳母的膳食还会影响乳汁的滋味和气味,对婴儿未来接受食物和建立多样化膳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乳母的心理及精神状态是影响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哺乳期间保持愉悦心情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坚持哺乳、适量的身体活动,有利于身体复原和体重恢复正常。相关知识建议咨询产科医生。

  父亲的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营养问题:父亲的营养指标是否也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答案是肯定的。

  父亲若长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影响自身的健康,比如吸烟影响叶酸、B族维生素的吸收,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血糖、尿酸、血脂等异常,导致精子畸形的风险增加,影响胎儿健康,增加胎停育、胎儿结构异常的风险;孕期父亲不健康生活方式肯定影响孕妈妈,比如不健康饮食结构、陪着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孕妈妈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需要丈夫的陪伴和帮助及情感支持,如果缺乏可能带给孕妈妈身体及心理的伤害,从而影响孕妈妈及腹中胎儿;孕后及产后父亲恢复吸烟等,以及国内有满月酒宴、百日酒宴习俗等,增加妈妈被动吸烟的风险,其中的尼古丁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同样,酒精、茶、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造成婴儿兴奋,影响婴儿睡眠及精神、运动能力发育。

  (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派驻第三医学中心妇产科 刘玲)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选购“低卡”食品需注意 避免这些误区

  • 用好医保基金 减轻就医负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