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萍安阿姨,今年63岁。从南苑到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两个小时的车程奔波,为的是找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医师赵文惠复诊。
2019年,因为严重的骨质疏松,萍安阿姨在家都拄拐,严重时甚至躺着无法动弹。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其中,髋部骨折是致死率最高的类型,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骨质疏松被称为“寂静的杀手”,作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开始往往没什么症状,大多是在发生骨折或者做其他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还有一些像萍安阿姨这样的患者,会在诊疗其他疾病时,被医生提示密切关注骨密度。
赵文惠说,骨质疏松不建议通过症状来发现,建议定期筛查。大家可以通过一分钟问卷自测,其中有一个问题如果回答是,就建议做骨密度筛查。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当骨密度值大于等于负1.0属于正常。当骨密度值在负1.0到负2.5之间,说明骨组织量减少,有继续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当骨密度值小于负2.5时可以明确诊断骨质疏松。
2018年公布的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 32.1%,男性为 6 %;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 51.6%,男性为 10.7%。据此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为7000万。
赵文惠提到,治疗骨质疏松的周期通常比较长,其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应该重视并遵从医嘱。骨质疏松单纯从症状上来说不太好评估,规范的诊疗和随访非常重要。
如今萍安阿姨每半年来复诊一次。赵文惠主任的专业和爱心,让萍安阿姨重新恢复了活力,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做瑜伽、爬山、旅游让萍安阿姨的老年生活再次丰富多彩,充满幸福。
赵文惠强调,骨质疏松症导致患者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多年来,党和政府对骨质疏松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有关骨质疏松的规范化诊疗指南一直在更新,而且在往比较初级的医疗机构进行科普知识的覆盖和宣导。第二,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和检查,都能够医保报销,甚至一些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快就进入了医保报销的行列,这保证了广大患者能够更早的用到好药。
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仍然面临患病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的“一高三低”严峻挑战,诊疗水平在地区间和城乡间也尚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在脆性骨折发生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也仅有30%。
出品
制片人:沈甜 李然
采访/编导:沈甜
拍摄/剪辑:孙鹏宇
外联制片:郝彬彬 韩冬野
特别鸣谢
感谢萍安阿姨分享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