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吉利德科学的展台上,智能机器人“小吉”热情洋溢,为这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在进博会上的又一次亮相拉开了帷幕。本届进博会,吉利德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为主题,500平方米的展台上,将展示两款亚洲首发的重磅产品——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新药Seladelpar,还集中呈现了在华上市的13款创新药物,以及公司在提升药物可及、推动健康公平等方面的重要成果,生动诠释“突破不可能”的精神内涵。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为展台开幕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干在吉利德展台开馆仪式上表示:“四度赴约,我们不仅是进博溢出效应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过去几年,吉利德多款‘进博宝宝’从‘展品变商品’,既体现了‘进博速度’,也代表着吉利德在华发展的‘加速度’。”
成立30多年来,吉利德始终“突破不可能”,通过药物革新应对危及生命的疾病。从研发出可治愈丙肝的药物、到革新HIV的治疗与预防手段,再到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吉利德已在全球上市近30款创新药物。
来那帕韦是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长效HIV衣壳抑制剂,荣获《科学》杂志“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首,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25最佳发明”榜单,并于近日摘得素有“医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2025年盖伦奖“最佳医药产品奖”。今年6月底来那帕韦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用于HIV暴露前预防,与美国FDA获批仅隔数日,开创了国内先行区几乎与海外同步获批的先例。10月22日,来那帕韦完成中国首例应用,这也是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全球首例使用,不仅为国内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革新的HIV预防方案,也生动彰显了中国“先行先试”政策的积极成功.
Seladelpar是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创新药物。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易被忽视的肝脏”隐形杀手”,于2023年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除了疾病进展风险外,瘙痒是PBC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Selatelpe作为全球首个既能改善PBC患者生化指标、又可缓解瘙痒症状的创新疗法。
在加速创新药物引入的同时,吉利德也在积极推进本土研发,目前正在国内开展16项研发项目,包括10项肿瘤领域项目和6项非肿瘤领域项目,其中,中国参与的肿瘤项目90%实现了与全球同步研发,旨在让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新适应症能“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据悉,吉利德已在国内上市13款全球创新药物,累计惠及约180万中国患者。药物之外,吉利德还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持续提升创新药物可及,并在推动诊疗专业能力提升、倡导患者规范治疗、推动公众疾病认知等多个方面促进健康公平。本届进博会,吉利德还特别呈现了HIV、病毒性肝炎、肿瘤和真菌感染等不同疾病领域患者的故事,并设计了互动区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种种挑战,呼吁社会对患者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面对传染病防治、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中的挑战,多年来,吉利德积极开展多方合作,助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行动目标。吉利德的展台上,这些为公众健康持续努力的创新合作,也一一呈现:吉利德持续支持疾病领域学术交流,推动最新诊疗指南的落地;支持协会、基金会等机构,助力凉山州提升基层医疗队伍诊疗能力、提高创新药物可负担性,以减少艾滋病、丙肝等疾病对当地居民的影响;通过支持基金会开展既往丙肝报告病例随访项目,助力国家丙肝“去存量”策略的实施,已覆盖超过三十万高危人群。此外,吉利德还积极拓展肿瘤领域的创新合作,通过科普教育、患者支持项目等多种形式,帮助乳腺癌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此次进博会上,吉利德将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协同合作,就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推动规范诊疗等方面计划签署近十项合作项目。金方千表示:“中国近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药物审评审批等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吉利德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如既往。”
